headerBg

非凡十年 ▏花都十年功

发布日期:2022-09-30 21:05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十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花都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展现十年来花都全区上下踔厉奋发、勇于前行、团结奋斗所取得的新亮点、新成效,广州花都发布、今日花都陆续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报道,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的第一篇:

  《非凡十年|花都十年功》

  千山铺锦写春华

  十载砥砺铸秋实

十年,历史年轮的一圈新刻度

十年,青春花都的一段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花都区围绕深化实施“1+1+9”工作部署,聚焦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谋深做实“智造立区、枢纽强区、生态美区、改革兴区”具体举措,着力打造航空都会区、广州发展北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图片

▲关振伦 摄

十年里

新思想、新理念在这里交织演进

新站位、新创举互为联动加持

  01

  全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8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00.41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690.3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028.31亿元。2012年至2021年底,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超八成。

  02

  2012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51亿元,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165.1亿元;2021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27亿元,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280.95亿元。

  图片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保障更加坚实,
全区上下以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姿态,
迈出了跨越性发展的一大步,
描绘出一幅“风景独好”的新画卷!

图片

“家门口可以坐地铁啦!”

犹记得2017年12月28日上午,

地铁9号线开通时,

每一个奔走相告的花都人脸上

洋溢着的灿烂笑容。

  图片

▲地铁九号线开通(姚日文 摄)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表示:

  将白云机场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广州发展的北部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图片

▲花都空铁大道(朱浩军 摄)

花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活力引擎,

是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汇聚地,

更是大湾区连通全国、走向世界的

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花都区通过多种方式

推动城市道路网结构性提升,

完善区内各组团之间以及与中心区的快速联系,

打造世界级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

为全省、全市发展

贡献花都力量、展现花都担当。

  ↓↓↓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广乐高速、肇花高速、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北三环二期高速、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机场第二高速北段工程陆续建成通车,构筑起外联内通的高等级路网。

图片

▲京广铁路、武广高铁、广清轻轨三车齐发(关振伦 摄)

  ●紧随其后,机场三期扩建征地拆迁获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广州北站一期站房建成投用,空铁联运初具雏形。

图片

▲花都站(姚日文 摄)

  ●对外打通主动脉,对内畅通微循环,连接中心城区和白云国际机场的花都大道快速路如期贯通。

图片

  ●新华立交、海㘵立交、公益北路、红棉大道南段、天贵北路(花都大道-永安路)、宝华路(曙光路-凤凰路)等一批重要交通节点和“断头路”陆续被打通。

图片

▲红棉大道(关振伦 摄)

路通财通,

日趋完善的路网格局下,

花都区人才、资金、信息流动更加顺畅,

经济、社会合作更加紧密,

  优质学校、医院不断提质扩容,

  重点民生项目捷报频传

  ↓↓↓

  ●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广大附中花都紫兰学校、骏威小学三东校区等一批学校先后建成开办;

  ●我区体育、科技、艺术教育品牌凸显,连续5年承办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培育世界跳绳冠军33名,累计获国际金牌300多枚、打破世界纪录11项;

图片

  ●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先后成功晋级“三甲”;

图片

  ●先后引进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等。

  ▲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图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

  图片

“十三五”以来,

顺应绿色发展趋势,

花都区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借助获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花都出台了绿色金融“1+4”政策,

极大地提高了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先进制造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

  ↓↓↓

  ●在东部区域形成了飞机修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

  ▲GAMECO维修基地

  ●在西部区域形成了汽车制造、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机车维修等产业集群;

图片

广州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关振伦 摄)

  ●在南部区域形成了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图片

▲高效通用机器人4平台同时运作

截至2021年底,

以花都为核心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

创新试验区建设总分连续三次全国第一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累计成交量、

  成交金额均居全国试点地区首位。

▲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姚日文摄)

城美不言天下知,花香自有蝶飞来。

花都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优越的营商环境,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优质企业投资花都、落户花都。

  01

  2017年至今年9月19日,我区累计签约重点项目378个,投资总额约6605.208亿元;其中109个重大项目正式落地,投资总额653.09亿元,预计年产值2312.72亿元;507个重点招商项目注册落户。

  02

  2021年,花都接洽项目数上居位列全市第一,被评为招商引资优秀进步区。2022年上半年,花都区是全市唯一快于目标时序且各项指标正增长的区。  图片

白墙黛瓦的新房,

精巧别致的民宿,

四通八达的道路,

优美舒适的环境

……

  行走在“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

  移步异景,

  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图片

▲朱浩军 摄

  作为广州的“北大门”和“后花园”,花都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花都区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等战略机遇,依托梯面森林资源、花都九龙湖、北回归线生态资源、岭南古村落资源和北部山水康养资源打造特色精品旅游品牌,因地制宜策划建设“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擦亮“花漾花都”旅游品牌,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  图片

  ●2013-2020年,花都区共创建53条市级美丽乡村,目前全区1106条自然村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166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27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24条行政村获评广东省卫生村,成功创建11个A级景区,1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图片

▲红山村

  ●红山村获评全市唯一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红山村、洛场村等13条村获评“广州市最美村庄”,锦山村、横坑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赤坭镇瑞岭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图片

▲岭南盆景小镇

  ●梯面镇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基础上,继续获评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花山镇、梯面镇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现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4条、“一镇一业”专业镇3个。

图片

  ●融创文旅城、世间香境七溪地、宝桑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花都区以亮点示范为引领,以点带面,探索出一条具有花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片

▲广州融创文旅城(朱浩军 摄)

  01

  202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86.9677亿元,同比增长12.41%,连续两年实现增速两位数增长。

  02

  2012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12元,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52元;2012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1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1元,城乡收入倍差1.94:1,差距不断缩小,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图片

▲花都图书馆新馆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为不断提升花都文旅品质,

近年来,花都区加速推进文化载体建设,

新建中轴线市民广场、新图书馆、青少宫、

花都大剧院、区群众文化服务中心

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

引进中旅·阿那亚·九龙湖项目,

打造超过60万平方米的大湾区北部宜居宜游

创新生活方式度假目的地。  图片

▲花都区政务服务中心

群山翠湖雅致,

文化底蕴浓郁,

花都的绿色宜居美好蓝图,

正缓缓铺开。  图片

▲关振伦 摄  图片

绿水逶迤去,

青山相向开。

蓝天碧水绿地花之都建设,

已经从呼吁变为现实。

  ●2021年,花都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市第三,达标天数比例89.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图片

  ●流溪河李溪坝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白坭河大坳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均达到国家和省考核目标。纳入广州市总河长第10号令的5条一级支流2021年全部消除劣V类,在全市率先完成一级支流消劣任务,达到市考核目标;23条市考重要一级支流实现历史性全面达标;

图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近三年,花都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高于70%,林草覆盖率稳定达到35%以上。

  ▲经过沉淀后的西江水,在四米深的水池中清澈见底

从百年巨石废坑到国家湿地公园,

  花都湖的华丽逆袭,

  便是花都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

  涵养生态水源的最好侧证。

  ↓↓↓

  ●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昔日是花都水泥生产的集散地,一个历经百年沧桑的石灰窑巨坑。早在2000年起,花都区站在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角度,因地制宜提出将其建设为城市公园的构想,并在2012年将其更名为“花都湖”,将花都湖建设列为首重“民生实事”大力推进落实。

图片

▲关振伦 摄

  ●先后关闭了附近河流周边的污染企业,清理河涌淤泥,修建起生态河堤,建设水文监测、鸟类监测、生态系统监测等科研监测点,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恢复。

图片

▲关振伦 摄

  ●2016年,花都湖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2021年12月29日,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顺利通过验收,荣获“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图片

▲朱浩军 摄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如今的花都湖,已经完成了从城市伤疤

到生态公园的完美蜕变,

仿若镶嵌在城市中央的璀璨明珠:

  碧水粼粼、繁花争艳、白鹭翩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成一幅生动的绿色生态新画卷,成为幸福花都一个浓墨重彩的杰作,更是花都区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实写照。

图片

▲关振伦 摄

  扬帆奋楫再出发,笃行不怠启新程。

未来,

瞄准“国际空铁枢纽、

高端智造基地、创新活力都会、

绿色宜居花都”的目标定位,

花都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致力于打造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辐射泛珠三角的宜居宜业宜商之区,

加速成为广州发展北增长极,

不断创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策划:杨丽萍
  统筹:樊玉春 谢惠瑜 吴敏娜
  图文:冯理聪 江绍成 关振伦 姚日文 朱浩军
  设计:李咪咪、杨烁
  编辑:洪敏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