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这十年,人才扎根花都,成就大业

发布日期:2022-10-14 22:21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十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花都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展现十年来花都全区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所取得的新亮点、新成效,广州花都发布、今日花都陆续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报道,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的第十篇:

这十年,人才扎根花都,成就大业》

人才 

是实现民族振兴

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

  花都区以务实有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催生百业宏开的新局面,以求贤若渴的人才环境,激活蓄势突破的新动力。截至目前,全区人才队伍总量由2012年约10万人增长至约19.2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160万人)的12%。其中,101人(次)入选国家、省、市人才培养工程项目,170人获得“羊城工匠”荣誉称号。    

人才顶层设计到位

十年来

花都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完善区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制定领导小组运行规则

明晰25个成员单位职责

构建起区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人才政策从“零敲碎打”向“综合集成”转变

  从2013年颁布《关于加强新型城市化人才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到近年快马加鞭相继推出《花都区人才绿卡暂行实施办法》《花都区引进优秀人才住房补贴保障方案》等近20项政策文件。

  特别是从去年起,花都启动新一轮人才新政顶层设计,推进“智汇花都”人才行动,出台《花都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填补人才评价体系的空白;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聚才行动的实施意见》(简称“智汇花都十条”),推进“筑巢引才”“贴心育才”“诚心爱才”“真心暖才”四大工程,构建起“引进—培育—评价—安居—奖励—服务”六位一体的“一条龙”式综合保障政策体系,为我区集聚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职能定位从保障民生向服务产业拓展

  紧贴形势任务需要,从过去的人事管理、养老保险等民生保障领域,不断向我区经济工作聚焦,向服务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拓展。

  花都区积极创新我区人才政策,开展贴心的人才服务,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助力人才扎根我区创新创业。我区高层次人才社团组织——海豚俱乐部持续深入开展引才引智引项目的交流合作,累计介绍项目100余项,达成合作2000余项,落实投资超亿元。

人才引进培育到位

以东风日产、鸿利智汇、联友科技等

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为领头雁,

打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

科技创新平台

  截至目前

  全区共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孵化总面积32.52万平方米,形成多层次多梯度的培育载体。先后建成“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培训室)9家,累计推荐25家企业成功申请企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单位、8家企业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企业设立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涵盖汽车制造、音响、化工、医疗卫生等行业领域,在助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片

  花都区按照“外引+内育”的思路,不断强化我区科研人才、青年人才、能工巧匠的培养与孵化。累计从我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领域遴选和培育43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带头人57名,从国内“双一流”知名高校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53名。2021年,我区建成花都临空产业人才服务园,翻开我区依托园区集中招引人才的新篇章。

  人才激励关怀到位

  兑现利好政策聚才留才

  2019年以来

  我区推行花都人才绿卡政策,累计发放花都人才绿卡23600多张,有效解决了非户籍优秀人才安居置业难、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2021年

  启动花都区高层次人才认定,从各行业遴选出19名花都领军人才、11名花都高端人才,配套“智汇花都十条”人才政策,提供人才住房免租和赠予、人才房优惠购、安家费以及最高100万元的贡献奖励等利好措施。

  2021年

  为40名落户花都的硕士学位以上优秀产业人才核拨第一笔住房补贴48万元。

  2022年

  面向24名招商型人才以市场评估价的七折配售人才房,累计让利1604万元;7月,追加人才发展专项资金483万元用于兑现“智汇花都十条”人才新政,让各类优秀人才和行业精英在我区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创有所成。

图片

引才的关键在于引心

花都区注重靶向解决各类人才现实生活困难

让人才扎根花都、建设花都、

奉献花都没有后顾之忧

  采取优惠地价、集中配建等方式,为我区汽车制造龙头企业东风日产配建人才住房(风神公社小区)、风神实验小学;支持中电科华南电子科技园项目配建人才公寓住房。每年拿出不少于800个公办学位,解决重点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子女入学问题。为符合政策照顾的高层次人才配偶工作调动提供“绿色通道”。开发“花都人才管家”小程序,组建人才服务队伍,“线上”“线下”优化人才服务,力争为各类人才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的“保姆式”服务,全力打造“产业留才”“环境留才”的人才发展生态圈,让魅力花都成为天下英才的创业乐土和安居家园。 

  千变万变 初心不变 

  在时间的长河里,总有一些记忆无法被抹掉,总有一些工作值得铭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花都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社保政务服务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民生指标,也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生活在花都的市民群众,内心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图片

  服务人民意识更强

  变化的时代,不变的初心。区人社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年间持续推动社保经办人员把“服务”的理念立起来、落下去。现在,社保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以真心暖心、微笑热情的服务,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让群众在经办大厅感受到优质贴心的办事体验。

  服务场所环境更优

  过去,社保政务服务大厅设施老旧、空间狭窄、座椅不够,群众办事站着排队等候,周边无停车场。2012年因没装叫号系统,办事群众要竖起耳朵听人工叫号,生怕错过自己的号,群众办事体验较差。为解决群众这一痛点,区社保办前后经历了三次修缮,并在2021年5月底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现在,社保政务服务设有规范的前台受理窗口和后台审批办公室,配备了充足和舒适的座椅、统一的取号叫号系统、自助复印机、母婴室、导引咨询台、充电区、应急救急医药箱等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办事效率。

  业务办理流程更简

  十年前,各地区社保业务受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不完全一致,经常会遇到“一城一政策”,办事程序不清楚、不规范的现象,且所需材料和各类证明繁多,办理时限较长。历经十年的“放管服”改革和“减证便民”,对标国家和省级统一事项标准,不断优化、简化各项社保办理事项。目前,花都区社保办已认领的77项业务,全部上线广东政务服务网和线下服务网点;同时,77个事项全都实现全流程网办,全面取消了各类证明,精简了经办材料,群众办理业务只需进“一扇门”,切实减轻了市民群众办事的负担。

  服务渠道更加多元

  单一的经办窗口线下受理模式,让办事人员扎堆、排队等候时间很长,这曾一度是市民的堵点痛点。十年来,社保政务服务大力拓展线上、线下和自助服务多元化受理渠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2021年4月,推动56项社保业务实施“1+10”多网点办理模式,业务范围延伸到10个镇街,有效提升了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的办事体验。深入落实“集成服务”,加强“互联网+”社保服务,全力推进社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实现人社业务“一网通办、一卡(证)通办、全程网办、全省通办”,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实现“不进社保门、办好社保事”的服务目标。目前,社保业务已实现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广东人社APP、“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服务平台等渠道线上受理,群众只需选择任一平台线上提交申请即可办理。  图片

精心耕耘植厚土,海纳百川聚英才

花都区正是以诚挚的服务理念、

不断创新服务机制

为各类精英人才提供展现和发挥自我的平台

培育集聚、碰撞、交融的丰厚土壤

让各类人才都能扎根花都、发展花都

为花都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往期广州花都发布
  策划:杨丽萍
  统筹:樊玉春 谢惠瑜
  图文:谢继文 陈琳 通讯员 张乾 吴祥礼
  设计:杨烁 
  编辑:艺施 梦圆
  声明:本文由“广州花都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平台不得转载改编,违者必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