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守正创新 花都区连续三年获法治广州建设考评优秀等次

发布日期:2022-05-11 11:20    文章来源:本网     【 字体:   】  访问量: -

  4月29日,广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2021年度法治广州建设考评结果,花都区在全市排名前三,获评“优秀”等次,这是花都区继2019、2020年度以来第三次获得法治广州建设考评“优秀”等次。

  近年来,花都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共同推进法治花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法治建设创新举措,积极打造法治为民实践的“花都样本”,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项目获得广州市督查激励;《环保普法唱新歌》获第三届广东省法治文化节“法润人心”文艺作品评选金奖;花都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被评为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花都区花港社区、兰花社区被确认为2021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花都区梯面镇被命名为首批广州市法治示范镇。主要特色做法如下:

  一、多措并举谋改革,谱写行政复议新篇章

  一是建立行政复议维权创新机制,贴心服务少走弯路。推出行政复议申请、审查、送达全流程快接快审快办,依托街镇司法所,设立基层行政复议联络站和联络员,强化行政复议宣传咨询服务,制发行政复议宣传手册,提供行政复议申请文书范本,为申请行政复议群众提供精确指导,有效避免群众“多走路”“走弯路”。二是线上线下灵活运用,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灵活运用 “现场+邮件”等方式拓展申请渠道,规范受理、审理、决定、执行、监督等案件办理流程,做到来访来电一次性解答,申请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受理,需补正的一次性书面告知,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行政复议申请“零跑动”,畅通渠道“零门槛”。三是推行案件分类处理工作机制,打好行政复议组合拳。按照“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原则,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强化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专家指导,提升行政复议公信力。同时,以“案结事了”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调解工作,依托司法所和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优势,充分发挥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共同建立的协作化解行政争议工作机制作用,打好“行政复议调解”“人民检察院调解”“基层组织调解”的组合拳,切实提高行政争议的化解效能。

  二、“资源整合+创新方式”,全面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建章立制打基石,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全方位全流程工作指引。制定我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系列规范,整编下发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法律依据,统一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流程、执法文书、执法制度和罚款收缴账户开立,实行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立结案数据“每日一报”“每周一报”,推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二是指导监督亮新招,实行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制”,“手把手”“一对一”现场教学、“点对点”答疑解惑,加强执法“传帮带”。“手把手”业务教学求实效。研究制定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工作方案,制作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学习包,安排各领域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三次,区各相关部门灵活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实战演练、一线指导、视频会议等方式,指导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尽快熟悉掌握执法专业知识。“一对一”实践指导练实功。区各相关部门选派业务精英担任培训“导师”,各镇街“一对一”建立了八个执法领域的联络专员制度,组织召开镇街执法案件办理工作现场交流会,突破理论教学形式,以实际执法现场为教学蓝本,注重实用性、实操性、实战性,以直观具体且生动形象的实践指导助力镇街综合执法人员能力水平提升。“点对点”答疑帮扶见实绩。花都区在区各相关部门确定1至2名业务骨干作为“传帮带”导师,每两个月到各镇街综合执法队进行指导答疑一次,并通过检查执法文书、调阅执法证据材料、审查执法程序等方式综合评判镇街综合执法质量,帮助各镇街及时查漏补缺,提升执法工作水平。

  三、“党建+公益+律师”,创新法律服务模式

  一是发挥了全市首个区级律师行业党委作用,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依托律师志愿者服务队、花都律师“暖企”法律服务站、花都商事调解中心等平台,引导律师积极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组织花都区“10号工作室”律师党员先锋队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助力花都区“10号工作室 党群连心桥”活动,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二是深化花都区涉外法律服务律师团的作用,搭建法治交流合作平台,为有法律服务需求的涉外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三是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事项听取村法律顾问意见制度,鼓励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积极参与人民调解,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四、联动联调聚合力,化解矛盾促和谐

  一是深化诉前联调工作机制,印发《关于推进花都区诉前联调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促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机衔接,构建“诉前联调”机制大格局,提升诉源治理成效。探索形成了“1+1+1”的调解模式(即1个工作室+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1名法官),将纠纷妥善、高效化解在诉前。二是创新“警调联调”工作机制,做好人民调解“后半篇文章”。率先在全市建立“警调联调”工作机制,增强人民调解与公安派出所警务对接,抽调21名公安警辅力量全部进驻10个镇(街)司法所联调室,实现覆盖率达100%。依托警调联调室定期深入村(社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指派警辅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及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警调联调工作开展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817宗,成功调解1755宗,成功率达96.59%。

  五、拓宽思路花样普法,全方位传递法治力量

  一是率先打造全市首个区级“网上法治公园”,实现“指尖上的微普法”。群众通过点击“今日花都”“花都司法”官方微信公众号“网上法治公园”栏目即可游览花都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参与法治有奖问答,实现足不出户就能直观体验法治文化。二是创新设立“民法角”,“典”亮基层学法路。以花港社区、兰花社区、骏威社区为试点设立“民法角”,“民法角”融合岭南特色建筑和法治元素于一体,设置“民法角”标志、岭南花窗宣传栏、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等,以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社区热点话题为宣传内容,让民法典宣传更接地气。三是成立广州市首个区级民法典公益宣讲团,全方位宣讲民法典。宣讲团由花都区21名专业律师组成,按照《民法典》不同重点内容进行分组,开展民法典“七进”现场宣讲、线上宣传及“民法典进校园”等活动,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进行“订单式”普法。截至目前,已宣讲近300场次,受众近十万人次。(花都区委依法治区办)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