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街2012年度工作总结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我街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强化基层党建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华。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多元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明晰。麦斯卡集团、红谷集团等企业总部正式运营,成功举办“2012•中国花都国际珠宝节”,珠宝产业从生产基地向文化创意旅游之都转变,骏壹万邦等多个大型商业项目加紧建设。2012年,全街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9亿元,税收收入3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5%和14.8%。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以大埔村为试点、马溪村为重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完成8.5公里村道硬底化工程和36项绿化工程建设,村道亮化、农村污水治理等“七化”和“五个一”工程稳步推进。
三是城乡环境整治扎实推动。成立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新增三华、大华等5条附城村纳入市政环卫保洁管理;在梅花、红棉、骏威社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去年共拆除违法建设96宗;对11家不符合要求的电镀企业进行停产整顿;统筹解决历史留用地问题。
四是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全力配合落实花都湖公园、广清高速、凤凰南路、西江引水工程加压站建设、东镜变电站建设等20多个重点项目的征拆工作,顺利完成朱村新邨摇珠分房工作,轨道交通九号线征地拆迁工作稳步推进。
五是文明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形成多方联动机制,整治城乡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城市文明程度有较大提升,我街被评为全市文明单位标兵和创文工作积极贡献单位。
六是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发展。完善“一队三中心”运行机制,加快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新中服务站和桂花服务站建设。以骏威、金菊社区为试点创建幸福社区,马鞍山社区被评为广州文明社区示范点,去年成功创建省、市、区绿色社区28个。
七是社会大局总体稳定。落实领导接访、包案工作制度,实现“六个坚决防止”目标;深入开展“三打两建”,狠抓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妥善处置劳资纠纷,全年未发生重大消防、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八是民生保障落实到位。扎实开展免费为农民治病工作,医疗卫生服务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教育“两项工程”稳步推进,新建或改建田美小学、云山中学等6所学校;加强就业服务,举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举办“南粤幸福活动周”等大型文化活动50多场次,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九是基层党建不断加强。以骏威、梅园和京华社区为试点建立社区党委,扎实开展四位一体的社区党日活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社区党风廉政监察站,举办干部素质提升系列讲座,加强党员干部培训。
二、2013年工作设想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坚持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综合功能配套提升相结合,加快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外生性增长和内生性增长协调发展。通过项目带动,加快华海工业区、新华工业区、镜湖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突破农村区划界限,综合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加大旧厂房改造力度。加快建设广州国际品牌总部经济产业基地、意大利工业园,引进优质企业总部,引导皮具、五金、电子等传统产业向总部经济转变。继续办好珠宝文化节,加快珠宝交易中心、珠宝小镇建设,推动珠宝产业“四个转变”。围绕城市中轴线、地铁沿线和广州北站、白云机场的“两线两圈”,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专业会展等第三产业。深入开展“暖企”行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共克时艰。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
全力配合我区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九号线、花都湖公园、广清高速、花都大道、红棉大道、平步大桥、凤凰南路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推行“零报告”制度,强化“两违”日常巡查,全力遏制违法建设的发生。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推动企业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推进漂染、铸造等重污染企业专项整治,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广泛开展生态教育和生态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
(三)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幸福社区创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农村,全面落实“五个一”、“七化”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三年绿化提升”,年内每条村至少种5000棵树,让农村靓起来。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完成大埔村、团结村等5条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和验收,让农村干净起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让农村发展起来。广泛开展农村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活动,让农村像社区一样活跃起来。在社区,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社区民警、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共同参与的联席议事平台,推广“党员+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发挥群众性组织和志愿团队作用,构建社区自治网络,年内完成骏威、金菊2个市试点幸福社区创建,培英等12个区幸福社区创建和雅宝等8个特色社区创建。
(四)深化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程度
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以加强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带动城乡文明程度整体提升。着力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加快星光老人之家、小公园、小广场建设。擦亮“天王故里”文化名片,增强区域文化凝聚力。壮大群众文艺团队,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深入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
(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落实清莲小学、棠澍小学、新华三小、横潭小学、三东小学等新建、改建工程,着力创建特色学校。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卫生站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合作医疗日常管理和免费为农民看病工作力度。搭建企业进社区、农村招聘服务平台,加强劳动力就业服务。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分阶段解决原镇属企业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
(六)加强社会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一队三中心”建设,打造电子信息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新中服务站、桂花服务站。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让更多群众和外来人员享受服务,激发其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平安新华建设,深化“三打两建”工作,狠抓农村治安队管理,加强城乡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落实“网中有格、格中有责”机制,强化出租屋和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加强企业用工监管,有效调处劳资纠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扎实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做好积案化解和重点人员稳控,维护社区大局稳定。
(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农村党组织制度化建设,扎实开展四位一体的社区党日活动,拓宽非公企业党员服务渠道,强化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改进作风、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作用,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开展干部综合培训,打造新华街内训品牌,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和管理,建设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