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有进”的经济宏观政策,坚持实施应对经济下行冲击的一系列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00亿元,比上年增长6.3%。
产业结构:
2012年花都区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494.69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75.91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7:61.8:34.5,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1和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0.9%、45.8%和53.3%,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1、2.9和3.3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二产。
就业:2012年,全区从业人员68.91万人,比上年增长2.9%,增加1.97万人。从业人数排前的经济注册类型依次是:私营企业、集体单位、个体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从业人员分别为20.92万人、12.5万人、11.11万人和8.8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30.4%、18.1%、16.1%和12.8%。按行业分,居前三位的是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的从业人数,分别有34.02万人、11.28万人和9.62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49.4%、16.4%和14.0%。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依然占据半壁江山,比重却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最快,增幅分别高于一产和二产3.7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
全社会从业人员结构
指 标 |
单位 |
2012年 |
2011年 |
增长 (%,百分点) |
从业人员合计 |
人 |
689089 |
669439 |
2.9 |
第一产业 |
人 |
112784 |
110703 |
1.9 |
第二产业 |
人 |
349576 |
344065 |
1.6 |
第三产业 |
人 |
226729 |
214671 |
5.6 |
构成 |
% |
100 |
100 |
|
第一产业 |
% |
16.4 |
16.5 |
-0.1 |
第二产业 |
% |
50.7 |
51.4 |
-0.7 |
第三产业 |
% |
32.9 |
32.1 |
0.8 |
2012年,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员675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年安置城镇就业人数48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1.1%。
二、农业
2012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9.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种植业产值24.21亿元,增长1.4%;林业产值0.27亿元,下降0.6%;畜牧业产值15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6.74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5亿元,下降0.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71万亩,比上年下降0.4%;水果种植面积5.76万亩,减少2.9%。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万亩,下降0.03%;蔬菜种植面积20.05万亩,增长0.1%;花卉种植面积2.63万亩,下降0.6%。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2012年 |
增速(%) |
粮食 |
吨 |
75544 |
-0.6 |
水果 |
吨 |
21420 |
-5.0 |
蔬菜(含菜用瓜) |
吨 |
331821 |
0.4 |
花生 |
吨 |
3441 |
-5.8 |
鲜切花 |
万枝 |
29895 |
6.3 |
盆栽观赏植物 |
万盆 |
2072 |
1.8 |
猪肉 |
吨 |
26328 |
3.3 |
牛羊肉 |
吨 |
35 |
-18.6 |
家禽肉 |
吨 |
38736 |
3.3 |
奶类 |
吨 |
9745 |
-8.4 |
禽蛋 |
吨 |
3146 |
-1.3 |
水产品 |
吨 |
62393 |
2.2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2年,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汽车产业受到重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90.3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工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46.7%,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15.72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4.6:85.4,轻工业占比有所上升。大中型企业对产值拉动作用较大,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35.6亿元,同比增长3.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5%。
按行业分,规模以上企业中,工业总产值排前五位的依次是:(一)汽车制造业产值1104亿元,下降10.3%,其中汽车整车产值828.55亿元,下降12%,汽车零部件产值274.24亿元,下降7.1%;(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全年产值44.21亿元,增长21.9%;(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2亿元,增长61.5%;(四)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40.34亿,增长23.7%;(五)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36.7亿元,增长40.3%。这五大行业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68.45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8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2012年 |
增速(%) |
服装 |
万件 |
4206 |
-11.7 |
汽车 |
辆 |
757633 |
-6.9 |
汽车仪器仪表 |
万台 |
346 |
-8.1 |
摩托车 |
辆 |
572280 |
-4.7 |
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5.1亿元,比上年下降6.3%;实现利润213.9亿元,下降35.0%。全区5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59家,亏损面达到11%,比上年扩大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85.3%,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建筑业:2012年,全区资质以上企业2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49亿元,比上年下降0.05%。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55.31亿元,同比上升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建设改造投资90.1亿元,增长4.7%;房地产开发投资104.32亿元,增长15.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5亿元,同比增长20.9%。
从投资主体的登记注册分,2012年,国有单位投资12.82亿元,同比下降18.2%;民间投资74.63亿元,下降6%;港澳台投资27.04亿元,下降2.9%;外商投资41.57亿元,下降4.9%。四大投资主体的投资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从投资行业分,三次产业投资额分别为0.72亿元、55.63亿元和138.07亿元,依次增长1.4倍、4.8%和12.4%。三次产业投资额所占比重为0.4:28.6:71.0,一产、二产占比分别比去年提高0.2和1.3个百分点。
2012年全年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项目数11个,比上年增加2个,累计完成投资额40.41亿元。全区基础设施投资16.93亿元,同比增长25.7%。
房地产开发方面,全区房屋施工面积1073.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其中住宅780.87万平方米,增长6.6%。房屋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246.91万平方米,下降6.2%。房屋竣工面积180.82万平方米,增长7.4%,其中住宅126.67万平方米,下降0.8%。全年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162.1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7.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1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为152.25万平方米和117.53亿元,同比上升7.7%和17.8%。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93.5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7.7%,其中住宅空置45.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
五、国内贸易
201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34亿元,同比增长14.5%。城乡共同发展助推消费品市场繁荣。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25.25亿元,增长14.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5.08亿元,增长14.4%。从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50.63亿元,增长14.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9.71亿元,增长15.1%。从规模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64.42亿元,增长30.2%;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235.92亿元,增长10.9%。商品销售总额538.99亿元,增长24.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50.48亿元,增长37.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7.2亿元,增长12.7%。
六、对外经济
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出口总额31.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外资企业出口14.68亿美元,增长2.3%;内资企业出口16.83亿美元,增长19.1%。进口到货30.82亿美元,下降8.1%。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2.33亿美元,同比上涨0.5%。
从出口地区看,欧盟和美国仍是我区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为6.11亿美元和5.0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份额的19.4%和16.1%。其次为亚洲其他国家(地区)、香港和东盟,所占份额依次为10.6%、10.2%和9.8%。出口额增幅最大的国家(地区)为俄罗斯联邦和欧洲其他国家(地区),同比增幅分别为129.4%和40.3%。
从出口商品类别看,出口额排前三位的商品类别依次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附件类、皮革皮具制品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类,全年出口额分别为8.91亿美元、6.78亿美元和3.5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32.6%和下降13.0%。这三大类出口商品占全部商品出口的61%,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出口额上涨最快的是植物产品类商品,增长3.52倍。全区珠宝首饰类出口103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7.5%。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数量38项,比上年减少5项,下降1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亿美元,下降42.9%;合同外资金额1.98亿美元,下降48.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056.5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89.19公里,二级公路95.18公里;国道27.78公里,省道135.24公里,县道116.28公里。年末营运车辆10089台,比上年增长6.7%,其中营运货车8846台,营运客车1243台,分别增长7.4%和2.0%。全年货运周转量13.96亿吨公里,增长4.6%;客运周转量22.8亿人公里,增长3.9%。
全区年末汽车保有量152055辆,同比增长13.9%,其中载客汽车126069辆,载货汽车25186辆,分别增长13.7%和16.4%。
邮电:2012年,全区邮政共发送函件166.11万件、包裹8.63万件、特快专递13.96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7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8%和2.0%;国际互联网年末用户数19万户,增长19.8%。
旅游: 2012年,花都区举办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包括梯面油菜花节、宝桑园的桑果节、香草世界的菊花展、2012花都生态休闲旅游推介会暨美丽乡村行总动员系列活动、第四届炭步芋头节等,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评选出花都10个特色农家菜馆和11个农家菜,有效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3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724.2万人次,增长9.4%。其中:过夜旅游者315.35万人次,增长8.0%,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43.5%;不过夜(一日游)游客408.85万人次,增长10.5%,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 56.5%。区内25家星级酒店及4家综合酒店(待评星)接待过夜旅游者59.58万人次, 同比增长8.6%,平均开房率为48%。旅行社(含驻花都门市部)组团接待游客总人数为38.6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5%。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15.4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2%。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201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51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增值税14.02亿元,下降23.6%;营业税11.04亿元,增长9.9%;企业所得税7.15亿元,下降4.2%;房产税2.75亿元,增长19.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1.46亿元,同比增长5.8%。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倾斜,支出增幅前四位的项目依次是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教育、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支出金额分别为2.86亿元、14.89亿元、1.26亿元和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倍、51.1%、25.5%和22.9%。
税收:2012年,全区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165.1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国税收入109.63亿元,下降15.3%;地税收入55.46亿元,增长7.8%。
金融: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29.6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4.3亿元,增长14.7%。本外币贷款余额590.26亿元,增长24.4%。贷款余额中,企业贷款余额344.79亿元,增长23.6%,其中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32亿元,同比增长20.2%,占企业贷款额38.3%,比重较上年缩小1.1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余额245.48亿元,增长25.4%,其中住房贷款余额163.21亿元,增长13.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区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各类教育均衡化、规范化发展。2012年,对区内7镇的省教育强镇复评通过率达到100%;全区9所公办高(完)中全部评为省、市一级学校,并以优秀等级通过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至年末,拥有区教育装备信息中心,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2所、广州市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2所、计算机室243间、电子阅览室59间、语音室48个、多媒体电教平台2433套、校园网81个。全年各级财政划拨免费义务教育资金6615.84万元,共为17.61万人次的适龄学生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全区4802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44.7%,专科A线上线率72.8%。
2012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10所,在园幼儿3.33万人,其中公办性质幼儿园22所(含集体办园)。小学85所,在校学生9.54万人。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5.39万人,其中初中3.77人,高中1.6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1%。
科学技术:2012年,花都区大力发展声光电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建设。成立广州市电子音响行业协会和广州市声频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区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联盟;召开中国(花都)国际电声技术论坛暨声学楼第七届年会,“中国音响之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推广活动,着力提高科技惠民水平。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7项,其中立项52项。
至2012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79家,区级民营科技企业110家。2012年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2647件和1441件,同比增长20.4%和4.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5.8%。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2012年,花都区继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完善20条试点村和重点村的文化项目建设,以点带面,促进美丽乡村文化项目建设;推进“雕塑让花都更美好”工程,完成五国国花雕塑的制作,开展“花都英烈”群雕的设计制作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进,坚持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下基层,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和公益活动;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后续和文保单位申报工作,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440处,“灰塑”项目被评为广东省非遗传承基地。
2012年,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51万册,区图书馆读者阅览图书人数为65.5万人次,图书借阅册数为29万册,组织学生来馆阅读75场。举办盘古王诞祈福活动、第三届省岭南舞蹈大赛、第二届镇(街)文化周和新年音乐会等各种文化活动90多场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全年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5909间次、体育经营场所106家次,取缔无证经营点档136个,端掉非法音像及出版物批发窝点2个,收缴非法音像制品9万余张,收缴非法书报刊2万册(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2宗。
卫生: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所,农村卫生站196所。拥有病床3569张。卫生技术人员6985人,其中执业医师2083人,执业助理医师387人,注册护士3261人。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人数达44.97万人,参合率达99.5%。
体育:2012年,全区共举办体育竞赛活动23项(次),参加广州市以上全民健身竞赛活动8项(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全区共建立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6个,建成新华街、花山镇、花东镇、狮岭镇等4个全民健身广场,新建农村社区健身路径55条、篮球场35个、农民健身工程2个、健身苑1个,为秀全公园和马鞍山公园增添健身器材。竞技体育方面,全年输送运动员60人(含集训)。各级大赛中花都区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国际大赛获金牌7枚、银牌5枚、铜牌5枚;全国赛获金牌23枚、银牌7枚、铜牌7枚;省级赛获金牌29枚、银牌21枚、铜牌19枚。
十一、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
公用事业:继续推进花都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建设。整治改造旧垃圾填埋场,解决污水渗漏问题;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举行花都区垃圾分类全面推广启动仪式,广泛宣传,提高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环卫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天候保洁制,日常保洁实施普扫、精扫和机动保洁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加强市政设施建设管养。2012年,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37万立方米,全年采水12264万立方米;售水1168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2%,其中居民家庭用水6623万立方米,增长3.5%;生产运营用水2956万立方米,增长4.5%。
全年售电量61.32亿千瓦时,增长5.5%。其中,工业用电45.27亿千瓦时,增长3.2%;商业用电5.71亿千瓦时,增长17.1%;农业用电0.86亿千瓦时,增长16.2%;住宅用电9.47亿千瓦时,增长10.1%。
环境保护:全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遏制重金属污染等严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化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防治。2012年共关停污染工业企业61家,其中电镀企业29家,铸造厂5家,漂染厂8家;停止制革、印染、电镀等污染严重项目的环保审批,否决环评咨询73个。全年创建省级绿色社区4个,市级绿色社区15个,区级绿色社区28个;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梯面镇;创建省级生态村3条,市级生态村4条。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3天,空气优良率达到99.2%。城区大气环境各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均未有超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二级标准。水体环境质量与上年基本保持一致,全河段水质的年平均污染指数为0.48,与上年相比上升0.01。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9%,重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
社会治安:2012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9907宗,其中“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为1248宗和3141宗。区法院各类案件收案量1.56万件,审结1.52万件,结案率97.4%,其中受理审结刑事案件1828件,审结1827件,结案率99.9%。
安全生产:2012年,全区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33起,死亡人数114人,受伤人数202人,直接损失165.43万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下降22.6%、9.5%、26.8%、33.4%。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受伤1人;火灾事故5起,受伤5人;道路交通事故266起,死亡112人,受伤196人。亿元GDP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4人,比上年下降17.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84人,下降2.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7.36人,下降17.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福利
人口:201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7.71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非农业人口21.72万人,农业人口45.78万人,未落常住户口2062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6;家庭户均人数2.99人。全年出生人口10983人,死亡人口4654人,人口出生率16.54‰,死亡率7.01‰,自然增长率9.53‰。
2012年花都区人口及其构成
指 标 |
2012年末数(人) |
增长(%) |
比重(%) |
全区户籍总人口 |
677062 |
1.2 |
100 |
其中:非农业人口 |
217176 |
1.6 |
32.1 |
农业人口 |
457824 |
0.8 |
67.6 |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 |
2062 |
44.4 |
0.3 |
其中:男性 |
342875 |
1.2 |
50.6 |
女性 |
334187 |
1.1 |
49.4 |
其中:0—17岁 |
127098 |
0.4 |
18.8 |
18—59岁 |
456820 |
0.7 |
67.5 |
60岁及以上 |
93144 |
4.4 |
13.7 |
其中:65岁及以上 |
60172 |
2.8 |
8.9 |
人民生活:2012年,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8776元,增长14.2%。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27264元,增长13.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12元,增长11.4%;家庭人均总支出28197元,增长2.6%;人均消费支出21194元,增长9.9%,其中食品支出8339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421元,增长14.0%,其中工资性收入10608元,增长15.9%;家庭经营收入4322元,增长3.8%。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9.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为46.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52平方米,下降0.9%;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47.4平方米,增长1.2%。
城乡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
单位 |
城市居民拥有量 |
农村居民拥有量 |
摩托车 |
辆 |
74 |
134 |
家用汽车 |
辆 |
28 |
11 |
洗衣机 |
台 |
103 |
103 |
电冰箱 |
台 |
103 |
102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60 |
113 |
家用电脑 |
台 |
110 |
58 |
空调器 |
台 |
237 |
136 |
淋浴热水器 |
台 |
111 |
109 |
移动电话 |
部 |
248 |
311 |
社会保障和福利:全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8万人、16.97万人、21.28万人、12.84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2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69万人。
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383人,其中城镇1006人,农村8377人。全区公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家,床位939张,年末收养人数610人。社会福利企业3家,安置残疾职工142人。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户籍人口数由公安部门提供,出生、死亡指标由区计生部门提供。
4、年末营运车辆数由交通部门提供,增速为可比口径。
2008—2012年花都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花都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90.01 |
542.28 |
666.01 |
763.19 |
800 |
第一产业 |
亿元 |
23.73 |
23.58 |
25.39 |
27.86 |
29.4 |
第二产业 |
亿元 |
317.75 |
353.48 |
433.63 |
495.46 |
494.69 |
其中:工业 |
亿元 |
303.16 |
338.00 |
412.10 |
478.00 |
477.46 |
第三产业 |
亿元 |
148.53 |
165.22 |
206.98 |
239.87 |
275.91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61870 |
63990 |
73071 |
80569 |
83990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168.70 |
1328.61 |
1586.92 |
1811.52 |
1690.32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40.95 |
40.75 |
43.76 |
48.51 |
49.4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61.78 |
181.67 |
225.54 |
266.16 |
300.34 |
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7.57 |
16.10 |
22.68 |
27.29 |
31.51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
亿美元 |
2.81 |
2.95 |
3.10 |
3.32 |
1.90 |
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元 |
94.88 |
115.59 |
169.87 |
176.28 |
194.42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亿元 |
30.99 |
37.77 |
49.16 |
59.39 |
57.51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
亿元 |
34.91 |
43.44 |
50.83 |
58.07 |
61.46 |
税收收入 |
亿元 |
91.89 |
122.32 |
168.43 |
180.03 |
165.10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1081 |
23194 |
25734 |
28887 |
32112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9068 |
10076 |
11535 |
13530 |
15421 |
注:1.201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均生产总值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调整的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