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花都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2-12-07 17:38    文章来源:区发改局     【 字体:   】  访问量: -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区情出发,以“两个依托”、“三大战略”和“工业发展年”为指导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全区国民经济在快速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社会各项事业有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 综合

    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9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268元,比上年增长12.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6.08%;第二产业增加值120.68亿元,增长14.21%;第三产业增加值61.14亿元,增长12.93%。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为7.91:61.12:30.9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个0.54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上升了0.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

    物价指数继续走低。2002年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6%。与上年相比,价格总水平下降了2.4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6.9%,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9.5%,下降0.5个百分点。在分类价格指数中,除烟酒类和住房类价格指数比上年稍有增长外,其余如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类价格指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

    劳动就业情况比较稳定。2002年,全区从业人员有322509人,比上年增长6.37%。城镇劳动者94502人,同比增长10.98%,其中职工53662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0400人,其他从业人员(主要是单位外聘人员)440人。农村劳动者228007人,比上年增长4.56%。至2002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21人,登记失业率为0.72%,全年安置就业人数达2796人。

    二、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9.15%。种植业总产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16.83%。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73万亩,调减了3.99万亩,产量11.09万吨,相应减少了13.49%;蔬菜播种面积20.94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23万亩,产量35.3万吨,同比增长13.23%;花卉种植实现产值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14%;水果总产量3.38万吨,比上年增加1.31万吨,增长六成多,其中荔枝1.05万吨,增长142.19%,龙眼0.9万吨,增长198.83%。林业产值0.35亿元,下降了17.16%。渔业产值6.12亿元,增长9.9%,水产品产量5.11万吨,增长4.59%。牧业产值7.09亿元,下降4.6%,其中生猪出栏量22.77万头,增长1.14%,三鸟出栏量1893.4万只,比上年减少130.25万只,下降6.44%。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总产值40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1%;营业收入363.18亿元,增长13.67%;税后利润净额19.01亿元,增长14.13%。

    三、 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的工业发展迅猛,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工业总产值4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3%;完成增加值112.60亿元,同比增长11.98%;工业产品销售率96.7%,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181.44亿元,同比增长45.99%;轻工业产值237.57亿元,下降0.38%;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46.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三资”企业产值175.24亿元,占总产值的58.68%;民营经济企业产值62.17亿元,占20.82%。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随着风神汽车落户花都,我区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02年汽车工业产值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32%,以风神汽车为龙头的汽车招商力度加大,已有日资今仙、爱机公司等7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花都设厂,汽车产业已初具雏形。规模以上皮具制造企业61个,工业总产值达13.69亿元,同比增长34.58%。金银首饰加工业从无到有,金银首饰加工区内已有5家正式投产,5家在建,实现工业总产值5001万元。汽车、皮革皮具、金银首饰加工等行业崛起,成为我区新的支柱行业。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6.6%,提高48.12个百分点。亏损面继续下降,由上年的9.1%下降到7.28%。企业偿债能力良好,资产负债率47.97%。实现利税总额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9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生产汽车29189辆,增长185.66%;皮包、袋12226.61万个,增长21.81%;水泥244.73万吨,增长3.61%;布4237万米,增长60.92%;服装9425.38万件,增长18.65%;发电量59367万千瓦时,增长9.26%。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2年建筑业增加值8.08亿元,同比增长57.81%。四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47.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9.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8%;单位工程竣工个数200个,优良率28%。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200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47.78亿元,大幅增长64.55%,将固定资产投资带上一个新的高峰。除农村私人投资2.37亿元,比上年下降17.4%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比上年有所上升,其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20.55亿元,增速为103.15%,保持了2001年的增长势头,其中工业投资额14.17亿元,占68.98%;房地产开发投资17.33亿元,增长75.99%,这两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9.28%,成为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大增长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也遏止了前两年的下降势头,投资额7.53亿元,增长了21.36%。其中:对城市的基本建设投资1.30亿元,下降70.2%,主要是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额减少;更新改造类投资额比上年增加5.80亿元,达6.09亿元,占城镇投资额的80.86%,这主要是由于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扩建厂房,大量投入改造资金。

    五、 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市场交易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9%,其中餐饮业收入16.52亿元,增长16.20%。商品销售总额81.24亿元,其中批发额41.85亿元,零售额39.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9%、16.01%、15.15%。对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调查显示,食品饮料烟酒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的销售额占的比重最大,分别为35.68%、20.63%和20.31%。

    六、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取得好成绩。2002年利用外资项目67项,比上年多5项,实际利用外资12477万美元,增长95.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7.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31478万美元,增长17.25%,保持了上年的高增长幅度。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出口总值中,仍以我区的传统产业纺织原料及制品和鞋帽业为主,出口值分别为9798万美元和4307万美元,二者之和占总值的44.8%,但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4.81个百分点。机电和音像设备、皮革制品类以及珠宝等贵金属制品类的出口大幅增长,出口值依次为2873万美元、2712万美元和15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63%、33.75%、1543.36% 。

    七、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增势减缓。全区境内公路里程951公里,比上年增加73公里,增长8.31%。年末营运车辆共有7615辆,其中货车7000辆,客车615辆。全年货运周转量3552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62617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0%,增幅均比上年有所下降。

    邮电通讯业发展势头有所减弱。邮电业务总量6.4亿元,比上年增长8.73%,增速较上年的24.64%低了15.91个百分点。全年发送函件276.61万件,比上年下降42.16%;特快专递7.51万件,增长了8.53%。年末装机容量达到23.29万门,增长1.09%,电话安装总数17.76万户,增长20.17%,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达5.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94万户,比上年略降5.04%,其中全球通用户7.82万户,神州行用户13.12万户。

    旅游业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02年,全区接待旅游者总人数349.4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14%。旅行社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为13.4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2.73%。景区(点)接待旅游者为181.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52%。全年旅游业总收入为13.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3%。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4.1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合计109.43亿元,分别增长20.15%和14.71%。贷款余额90.27亿元,下降了2.01%,其中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消费贷款20.13亿元,上升49.61%。

    保险业努力拓展新业务。全年企业参加财产保险545户,比上年下降23.13%;居民参加家庭财产保险2.32万户,与上年相比增长48.96%;参加人身保险4.1万人次;承保总额达96.13亿元,保费收入1.3亿元。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再次取得优异成绩。社会力量踊跃办学,全区98所幼儿园和188所小学中,43所幼儿园和7所小学是社会力量创办。2002年,全区在园幼儿数2.06万人,在校小学生7.8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5.20%和3.8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普通中学37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校学生4.77万人,其中初中3.6万人,高中1.17万人。2002年高考录取人数2168人,录取率高达88.02%,在广州原四个县级市中,连续十年排名榜首。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全区小学和中学的教职工人数为3743人和3095人,分别增长了5.94%和7.06%。

    在“科教兴区”的战略指引下,科技工作取得新进步。2002年全区科技计划项目共3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4项。当年获科技进步奖项目共19项,其中省级和市级各1项。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我区积极发掘、利用文博资源,加强硬件投资,改善参观环境,使之成为我区的文化窗口和特色旅游项目,大力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加强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我区现有公共图书馆1个,2002年新增藏书1.4万册,年订报刊600种,藏书总量达16万册,2002年该馆共接待读者59.7万人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在广州地区率先实现了全区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并开通视信宽带网和数字电视,目前全区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站11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5所,床位数1376个。目前,我区的医疗系统共有技术人员1776人,其中医生754人。

    体育事业也有长足发展。全区共有专职教练员19人,体校开设12个训练项目。2002年向省市体校输送学生36人,其中14人被省专业队吸收。在2002年的重大赛事中,花都籍运动员先后三次打破400米和800米器泳世界纪录,夺得两枚世界蹼泳锦标赛金牌和3次全国赛冠军。在第十一届省运会上,取得全市第六的好成绩,共获得金牌29枚,银牌14枚,铜牌11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对大气的常规监测结果表明,城区大气环境符合国家大气质量环境二级标准。和前几年相比,降尘年均值达到近年来的最低值,而二氧化硫年均值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表明二氧化硫污染有上升趋势,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和硫酸盐化速率则保持前几年的水平,变化不大。水环境日趋好转,全河段的污染指数下降了2.41%,且各断面的平均污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秀全水库和芙蓉水库的水质类别达到Ⅱ类,所有项目的年均值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城区噪音得到有效控制,监测结果表明,在城市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噪声污染水平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至2002年底,全区公共绿地面积133.46公顷,绿化覆盖率22.78%。新华镇建成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5平方米。

    供水、供电能力不断加强。全年供水量5554.7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65%,其中生活用水2639.86万立方米。供电量1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8%,其中住宅用电1.89亿千瓦时,下降9.13%。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底,全区总人口61.87万人,比上年增长2.24%,户均人数3.22人。非农业人口21.13万人,占34.15%,增长1.26%,农业人口40.74万人,占总人口的65.85%,增长2.75%。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计生率96.37%,比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节育率则达到87.84%。全区人口出生率7.97‰,死亡率4.81‰,自然增长率3.16‰,除死亡率比上年略微上升0.01个千分点外,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比上年下降了0.7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全区职工年人均工资15089元,农民年人均收入636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4%和1.7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7.46%和4.22%。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567元,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摩托车79辆,家用汽车6辆,洗衣机94台,彩电133台,家用电脑43台,淋浴热水器99台,空调114台,健身器材8套,普通电话106部,移动电话139部。人均家庭总支出9070元,其中消费支出7809元,占总支出的86.1%;恩格尔系数38.5%。

    居民居住条件日益改善。200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32.94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25.16 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8.32%和18.34%。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区各类社会福利单位12个,床位700个。养老、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6.62万人,其中镇属3.81万人;失业保险5.61万人,其中镇属1.8万人;生育保险1.6万人;工伤保险2.2万人,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有部分是快报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按公安部门统计口径,不包外来人口。
    4.本公报中,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集体、国有联营、国有和集体联营及“三资”经济以外的经济类型。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