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梯面镇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
引 言
本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要求,由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人民政府编制的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咨询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花都区人民政府网站和梯面镇人民政府网站上可下载本报告的电子版。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梯面镇党政办,86851343。
一 概 述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梯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贯彻实施《条例》,不断强化措施、健全机制,深化公开内容,优化公开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保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镇依托花都区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政府子网站,专门设立了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专栏,实现了省、市、区、镇各专栏的链接,向社会集中、及时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我镇还通过政府简讯、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简讯等其他形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当面、传真、电子邮件、网络、信函等方式申请政府公开信息,逐步形成了以主动公开为主、依申请公开为补充的政府信息公开格局。
(一)全面贯彻《条例》,稳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
1.健全工作机制。作为最基层的党委政府,我镇在建立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推动力度,充分认识贯彻《条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按照市、区政府的要求,我镇由一名镇党委委员分管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党政办公室为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负责信息公开的清理、汇总、审核、编制、公布和受理申请等工作,全面启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2.完善制度规范。全镇把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摆在突出位置,调整党政领导班子分工,努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落实《广州市花都区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公开工作考评细则》等配套制度,我镇不断健全相应的规范,制定了《梯面镇服务项目指南》和《梯面镇公共服务事项统计表》,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坚持按章办事。一是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监控,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全面。二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程序、范围、责任查纠等做明确规定。三是主动联系媒体,坚持重要政府信息都必须通过电视、报纸和政府网站等形式及时公布。
3.丰富公开形式。围绕满足公共需求,全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渠道,着力拓展便民空间。突出公开重点内容,增加公开栏、短信平台等公开形式,将政府信息公开与镇务、村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此外我镇还立足乡村实际, 通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将网站公开功能延伸,为市民提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查询服务。结合我镇发展生态旅游现状,积极发布与旅游相关的景点图片、住宿、餐饮和特产等信息。
4.加强督查村务公开。镇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小组经常到各村(居)和各相关部门,检查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情况及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不断促进各村(居)和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常态化。政务公开工作得到了广州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肯定和赞扬。
一年来,我镇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加强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有效地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杜绝了重大经济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全年没有出现一起因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三个文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我镇2010年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3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0%,年度新增的主动公开信息135条。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74条,占总体的比例为29.8%,具体包括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规定、农村集体资产和管理制度、危房改造办法等;规划计划类的信息25条,占总体的比例为15.3%,具体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规划和梯面镇发展思路及重点等;属于本单位业务类信息64条,占总体的比例为17.2%。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的信息有26条,影响和意义:一是有利于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并提高其对政府架构、运作和工作职能的认识,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促进依法行政,推进我镇的政治文明建设。二是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各项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属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的信息18条,影响和意义:将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了政府财政收支的透明度。
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我镇在采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上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公室主要职责上网公开。各个部门把办事程序、办事承诺进行上墙,并印制了办事指南宣传单,明晰了办理程序和准备的资料、办理期限。二是设立政务公开信箱。年初,我镇设立了各村(居)和镇属相关单位办公信箱,将镇党委政府需要下发的文件和通知的内容放到信箱里,各单位派人领取,这样既节约了办公成本,又提高了办公效率,让通知和文件及时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三是利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依托区政府网站新建我镇网站,在原有模块的基础上加载内容,建立了门户网站目录,上传了梯面概况、梯面动态、新农村建设、信息公开目录、政务公开和办事指南等相关内容,并设立了镇长信箱。同时,根据我镇发展生态旅游的特点,设立了专门板块专题介绍我镇旅游发展概况,让各地友人能详细地了解我镇旅游资源,宣传我镇旅游发展情况,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客前来观赏。网站设有专人负责管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四是利用会议、简讯等途径进行公开。我镇坚持常年公开、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对于临时需要公开的内容,通过两委联席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村社干部会议等,或通过镇内部编制的《梯面简讯》及时公开,全年共发行《梯面简讯》12期。
同时,为了方便服务群众,我镇投入经费50多万元,完成办公面积500多平方米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司法、派出所、综治、劳动、出租屋、文化、民政、国土、外管、城管等多个窗口服务部门在该中心集中办公,提供一条龙服务,切实做到便民利民,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上为领导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确保了我镇社会大局稳定。目前,各个对外办事窗口环境舒适,工作人员文明有礼、办事廉洁高效,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我镇2010年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0件。
四、咨询情况
我镇2010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询133次,其中公共查阅室接待68次,咨询电话接听53次,来函咨询0次,当面咨询接待12次,网上咨询0次。本镇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为1530次,其中按点击率排序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依次是:信息公开目录、梯面动态、生态旅游、办事指南、规划计划、业务工作。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我镇2010年度发生针对本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案0件;发生针对本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0件;此外,本单位还收到各类针对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包括信访、举控)0件。
六、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总体上看,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了依法行政,发挥了政府信息的服务作用。在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少数干部对政务公开作用的认识程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镇将以行政透明度最高为目标,以贯彻落实《条例》为主线,着力推进“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增强行政权力的透明行使。二是重点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正常开展,有序扩大公众的知情权。三是重点关注社会热点和百姓关注,着力破解依申请难题。
七、说明与附表
(一)主动公开情况说明。镇政府产生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数量为不完全统计数目。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说明。无情况需要说明。
(三)附表
附件1主动公开情况统计 单位:条
指标 |
数量 |
主动公开信息数 |
163 |
其中:全文电子化的主动公开信息数 |
163 |
新增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数 |
135 |
附件2依申请公开情况统计 单位:条
指标 |
数量 |
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数 |
0 |
申请总数 |
0 |
其中:1.当面申请数 |
0 |
2.传真申请数 |
0 |
3.电子邮件申请数 |
0 |
4.网上申请数 |
0 |
5.信函申请数 |
0 |
6.其他形式申请数 |
0 |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
0 |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
0 |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0 |
3.不予公开答复数 |
0 |
4.信息不存在答复数 |
0 |
5.非本机关政府信息答复数 |
0 |
6.申请内容不明确答复数 |
0 |
附件3咨询情况统计
指标 |
单位 |
数量 |
提供服务类信息数 |
条 |
133 |
网上咨询数 |
人次 |
0 |
现场接待人数 |
人次 |
80 |
咨询电话接听数 |
人次 |
53 |
网站专栏页面访问量 |
人次 |
1352 |
附件4申诉情况统计表 单位:件
指标 |
数量 |
行政复议数 |
0 |
行政诉讼数 |
0 |
行政申诉数 |
0 |
其中:对本单位首次处理不满意的行政申诉书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