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第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01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花农函〔2021〕 号
江伟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015号)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区水务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和各镇(街)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3月24日和5月12日分别进行了座谈和电话沟通,经综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区水务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和各镇(街)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三点建议与我区乡村振兴工作思路不谋而合。目前我区正以更大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宜居美丽乡村。
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2020年,我区以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产品增量提质为重点,依托科技创新,为花都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克服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一是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渔业产业园入选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目前,产业园第一批10个项目已基本完工,第二批17个财政补助资金建设项目已完成立项并推动建设。在产业园建设带动下,我区农业发展大幅提升,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74.3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花卉产值25.93亿元,同比增长32.16%;渔业产值9.65亿元,同比增长10.23%,均创近十年来新高。2020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6元,同比增长8.3%,增速全市排名第三。产业园建设带动土地流转率进一步提升,增加农民租金收入。2019年底园区内土地流转率达到74%,2020年继续新增流转面积5000多亩。产业园核心区企业聘用花都区籍农民350多人,临时工人数超过6000多人,增加了农民工资收入。2020年,我区成功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瑞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竹洞村获评“广东特色产业名村”。二是狠抓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初,中国热带科学院广州研究院等13个重大农业建设项目集中开工,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粤旺花之都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落户花都。生产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绿沃川公司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无土栽培、悬挂移动式栽培床等新技术,实现蔬菜瓜果产量、产值分别为普通品种和传统模式的4倍、6倍。三是培优扶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0年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总数达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9家,家庭农场56家,成功创建集休闲、娱乐、农耕体验一体的市级农业公园13家,目前达到17家。四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2020年我区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好生态·好产品花都公益助农直通车活动,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展销本地优质农产品,推动花都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打响品牌。2020年共组织企业申报31项农业品牌认证,目前2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5个产品通过省厅审定入库“粤字号”农业品牌。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区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农业产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创26年来新高。
今年,我区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上下更大功夫,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花卉、水产、蔬菜等特色产业集群,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一是大力建设花卉、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方面,加快建设“岭南盆景”特色小镇、空港花世界产业园和马岭观花植物园综合体。马岭观花植物园一期已完工,二期工程正有序推进。今年,推动花卉之都公司在年内牵头举办中国国际花都三角梅花展,推进瑞岭盆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推动七彩玫瑰园林总部迁入花都,继续打造以花卉产业为基础的三产融合示范,形成东部有七溪地芳香基地、水天农艺香水莲花,中部有马岭观花植物园、叶海生态园千亩桃花、香草世界、怡华园艺,西部有竹洞黄花风铃长廊、蓝田村宫粉紫荆、粤旺油菜花基地、悦业金花茶等近10万亩的花卉产业,打造名副其实的“花卉之都”。“渔业”方面,聚焦“脆肉罗非鱼”“花都鱼苗”品牌,大湾区水产种苗运营中心已完成建设,积极引导国家级龙头水产品加工企业,推进水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研发+电商”等全产业链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形成花卉盆景和渔业两个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成功打造出以空中草莓、工厂化蔬菜栽培为特色的赤坭镇绿沃川特色装备生产基地,推动绿沃川总部落户花都。结合互联网发展,打造出花山镇5G蓝莓种植示范基地、花东镇4G雾培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共建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环保设施30条,陆基工厂化环形流水池养殖设施1300平方米,养殖池12个,工厂化简易养殖大棚3.2亩,养殖桶25个。今年1-4月,我区共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837.66亩,目前共有设施农业面积33386.33亩。三是大力培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今年第一季度我区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加工)基地3家,截至目前,总数达15家。
二、引入专业团队,打造特色宜居美丽乡村
我区选取了赤坭镇瑞岭村和竹洞村、花东镇港头村、梯面镇红山村等一批特色精品村,进行了重点打造,形成亮点示范。一是花东镇港头村引入了青山周平、王维仁、承孝相等国际国内建筑大师对其古建筑进行了创新改造设计,深度挖掘岭南文化特色,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等,打造“岭南国际建筑师公社”特色品牌。港头村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目前港头村已完成49号青砖房、绍文堂、福如楼等示范点的建设,预计6月30日前完成青山周平、王维仁和承孝相三位大师作品建设并对外开放。二是花山小镇成功引入香港怡丰集团,以碉楼、华侨和非遗文化为主题,打造集人文、生态、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多业态产业融合的创意特色景区。目前广场花园升级改造等9个项目已完成,精品民宿、非遗传承、3D全息VR水上灯光秀展示等3个功能区已进入设计阶段,下一步将加快花山小镇(北片区)二期项目建设,完成租赁房屋53座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设。三是引进怡境国际集团在花都区狮岭镇马岭村与联星村打造集“农业、文旅、科普、培训、住宿”于一体的原乡特色风情文旅小镇,同时委托怡境国际集团负责规划制定“花漾年华”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策划方案,实现统一IP形象,体现“花”特色,积极导入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目前正在细化完善方案阶段。四是花东镇七溪地芳香小镇引入专业团队,利用狮前村历史悠久的制香产业和芳香文化,成功推出系列化妆品、香水。芳香民宿今年4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约1.6万人次。七溪地荣获广州“十佳蜜月酒店”“十佳婚庆旅游景点”称号。五是梯面镇红山村轮番种植油菜花、荷花,开发花海小火车项目,去年国庆、春节假期以来旅游人数超过30多万人次。今年2月1日启动灯光节,春节以来吸引游客10万人次。六是今年5月1日我区在狮岭镇马岭村成功举办首届花果节,吸引了约8000名游客前来打卡,对于推广花都特色“花”“果”品牌,探索“助农兴农、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模式,塑造“花漾花都”城市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花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三、学习先进经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思路
我区主动学习借鉴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经常组织调研活动,因地制宜引入市场机制和专业团队,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及相关服务配套,引入创新科技、文化、产业等进驻乡村,吸引人才聚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亮点。同时,学习借鉴增城区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优化我区现有土地流转补助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正按程序办理出台《花都区推动集体农业用地流转补助奖励办法》。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您的建议,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大力建设花卉、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引进专业团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动越秀风行总部落户花都,争取绿天然龙头企业在我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七溪地芳香产业基地创建3A级景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广泛覆盖,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五个美丽”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借鉴江浙、从化、增城建设经验,重点建设狮岭镇马岭村—赤坭镇国泰村与清远交界的““花漾年华”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梯面镇埔岭村—西坑村的美丽廊道示范带。重点打造“瑞岭-竹洞-蓝田”“红山-横坑”“洛场-小布”等六大精品村片区,创建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镇,以梯面镇和赤坭镇为示范,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将赤坭打造成为花卉盆景特色农业、高科技农业示范镇,将梯面镇打造成为中医药为主题的全域乡村振兴示范镇。三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农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向乡村集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源头管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12日
(联系人:张穗,联系电话:86883250)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区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区政府办公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
区分局,区水务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各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