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人民政府关于花都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4010号提案答复的函
东府函〔2022〕274号
释印觉等委员:
您提出的《助力湾区建设、创建美丽乡村--关于加快推进花东镇修建“天然文化园”项目的提案》(第4010号)收悉。镇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委统战部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5月25日、8月25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组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委统战部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大力支持建设天然文化园,进一步打造广州市佛教文化品牌,更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
天然和尚在明末清初的岭南文化史上,是一位具有标杆意义上的人物,潜心弘扬佛法,创立了海云、海幢、丹霞别传等名刹,被誉为南粤的“法门砥柱”,也是花东镇吉星村历史名人之一。吉星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空间潜力大。一是文物遗存丰富,立村800余年,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20多座,其中祠堂5座。祠堂建筑在村面一字排开,自东而西分别是子政曾公祠、俏禹曾公祠、成之曾公祠、沂溪曾公祠、千仁曾公祠,文化积淀厚重。二是地理位置优越,南邻港头村和白云山寮采、龙岗、米岗村,东靠水口营村,贯穿花东东西的花都大道在村前经过,距离广州白云机场仅15公里,交通便捷。三是周边自然与人文资料雄厚,花东镇不仅山、水、林、田、湖要素齐备,还是珠三角革命老区、文化名镇,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港头村,保有大量明、清及民国时期的院落,被誉为“露天的明清建筑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释印觉等委员提出的《助力湾区建设、创建美丽乡村--关于加快推进花东镇修建“天然文化园”项目的提案》,我镇及各会办单位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项目推进工作。我镇和各会办单位将在相关职责范围内,对修建花都天然文化园工作的文化资源传承保护、旅游景点综合开发等几个方面协助上级部门提供相关服务;结合乡村振兴、传统优秀文化、村镇规划等实际情况,挖掘本地岭南传统优秀文化内涵;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该项目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城镇开发边界范畴;同时区民族宗教局将对项目涉及宗教事务方面的政策法规提供意见。
二、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与各会办单位的沟通,在正在开展的花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落实“天然文化园”用地规模需求,为项目落地提供必备的保障,并协助落实“天然文化园”及天然寺的选址工作;二是重点围绕“天然文化园”在传统文化研究、文化旅游发展以及公益慈善事业等工作开展深入调研,协助解决各方面问题;三是联同镇侨务组和区民族宗教局抓好相关政策的指导工作,在推进“天然文化园”建设中重点落实宗教中国化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要从天然和尚当时在岭南文化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出发,充分认识到修建“天然文化园”的重要性,帮助提案者把握新时代要求,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衔接在一起,体现新时代内涵,展现新时代风貌。依法依规开展“天然文化园”修建工作,将其建设成为集岭南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禅宗文化于一身的岭南文化示范地。在上级单位的统一安排下,加强对修建方的指导,切实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二)及时沟通。全力配合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开展工作,共同协调解决“天然文化园”在修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抓好重点。“天然文化园”修建既要稳步推进,也要把握关键,及时推动解决重点问题,高标准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帮助提案者委托高水准专业团队根据天然文化特色,在听取古建、文史、规划、建设和宗教等方面专家意见后,高标准完成规划设计工作;指导和帮助提案者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和梳理天然文化的典籍,整理天然和尚一脉文化精髓,将岭南佛教文化与天然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将天然文化的研究成果与规划设计公司进行对接,提供更加全面的规划设计依据;严把修建工作廉洁关,在“天然文化园”的修建过程中坚决防范商业化行为介入,着力将其建设为宗教界廉洁自律的示范性工程。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认真办理,提高质量。按照职责分工,针对委员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意见,认真梳理相关工作情况,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推进各项建议的落实。
(二)强化督办,及时报告。加强与会办单位的对接协调,充分沟通有关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并加强督查工作;实时掌握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总各单位的办理意见,按时完成重点建议的办理、答复工作。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人民政府
2022年8月29日
(联系人:曾石平,联系电话:020-8676588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 送:区政协提案委,区政府办公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