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一届花都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23号提案答复的函
花农函〔2022〕64号
尹常清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大湾区北部乡村振兴品牌选品中心”的建议》(第1023号)提案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花都分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与你们在3月3日、9月6日分别进行了电话沟通和座谈,经综合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花都分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与高校联动,为源头提供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区以校地合作为抓手,深入开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等农业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助推了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蓬勃发展。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在马岭观花植物园揭牌,广州市华轩水产有限公司设立了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岗位科学家工作站”,广州市恒泰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挂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基地;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共建的广州市花都区仲花现代农业研究院,为我区两个省级产业园创建提供技术支撑,并承担了花都区花卉产业园科技支撑服务项目、广州市花都区渔业公共品牌建设项目;广东五龙岗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引进多个优质罗非鱼苗原种家系、从本土逐代强化选育、杂交生产的优良新一代黄颡鱼良种。
(二)建设农业人才库,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我区高度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积极拓宽人才培育覆盖面,培育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一是今年在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指导下,整合农技推广资源力量,组建花都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开展全产业链、全方位的农技服务,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目前48名农技专家、骨干入库。二是先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从产业发现需求实际出发,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绿色生产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参观、视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各精细领域的农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2016年至2021年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50人、高素质农民278人、“乡土专家”51人,其中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获评“2021年广东省十大杰出精勤农民”。
(三)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推广农业绿色安全生产模式。一是自2017年起推广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动实施产地、流通、经销等溯源信息全程“一码追溯”,“两品一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率先实现可追溯。2020年起推广使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将合格证和追溯码合二为一,赋予农产品更完整、更清晰的“身份信息”,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我区112家主体累计用证20.7万张,25.1万吨农产品带证上市,开证主体类型实现规模主体全覆盖并逐渐向小农户延伸,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二是我区在“产”“管”两端持续发力,通过派发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创新实施农药仓库标准化管理“六个一”,严把生产过程用药关,推广应用良好农业规范,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目前全区共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39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32个,省级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产品2个;脆肉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获广州市地方标准立项。
(四)抓土壤污染防治、提升土壤质量,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防控”的原则,稳步推进我区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通过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推动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等措施,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积极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我区印发了《广州市花都区2021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在省下发的农用地土壤勿让状况详查初步成果基础上,采用“先排查,后治理”的工作方式,通过外业的详排查以及对可食用农产品的五项重金属含量(镉、汞、砷、铅、铬)加密调查,进一步精确花都区受污染耕地的治理目标范围,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三是加强工业污染风险防控。我区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检查在产企业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手续、排污许可证落实情况、含重金属总量指标、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情况,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加快推进涉镉等含重金属监管企业的自行推出,从源头防控重金属造成的耕地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积极培育新业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研学旅行。我区通过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旅、绿色休闲等产业有机融合,探索“研学+”发展新模式,推动研学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以研学旅行助推乡村振兴。宝桑园获评广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七溪地、绿沃川、宝桑园获评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选,评选出洪秀全故居、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香草世界、御盛马场等25家花都区研学旅行基地,举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二是擦亮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供给质量。世间香境七溪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南粤森林人家。港头村、竹洞村成功创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溪云香宿、月尚海棠民宿获评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鼓励旅游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其中,世间香境七溪地“三合一香器”荣获2021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岭南礼饼(广州市湖景食品有限公司)获评“广州市十佳婚宴伴手礼”。三是创新宣传营销,提升花都旅游影响力。围绕“花漾花都”主题,连续两年举办花漾花都之文化旅游欢乐周、花漾花都之畅游金秋等四季文旅节庆活动,举办花漾花都一一“游”你更精彩短视频大赛、云游花都、“游购花都有你‘着’数”直播等多场次直播活动,线上线下多措并举,推介花都特色旅游,扩大旅游消费。结合各镇街民俗文化,推出盘古王民俗文化节、赤坭春耕节、梯面油菜花节、狮岭花果节等特色节庆。策划开展《北迹露营之谜》沉浸式景区剧场活动、“嚟花都,过大年”花都旅游吉祥物IP展,在重点景区设置花都旅游新春扭蛋机,内含免费/打折景区门票、酒店房券、餐饮现金券、购物券等惠民券,更好满足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四是推进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重视引导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涌现了领航集团、锦华食品和禄仕水产等优质农业龙头企业,推动领航集团与我区赤坭镇等签订黑皮冬瓜、马蹄、荔枝、龙眼等蔬果加工增值的战略合作协议,锦华公司开展炭步文冈芋头深加工等,通过收购本地农产品原材料的方式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产深度融合。
(六)多措并举,拓宽销售渠道。一是做好消费协作。整合各级部门、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企业等方面的骨干力量,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合,形成消费协作联盟,在加强宣传推介、整合优势资源、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多途径解决扶贫产品难卖问题。重点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等各类消费需求,鼓励点对点认购农特产品,推广花都农产品品牌。推动我区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区内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建立消费协作长效机制,依托消费协作企业渠道,助力农产品外销。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引导我区电商企业与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种养与加工基地、农副产品营销大户等主体加强对接,在电商平台和网店等展示我区农特产品。采取“特色农产品+互联网+直播”营销模式,开展“网红带货”,助推消费协作的社会化、大众化。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创建首家农村电商产业园,目前15家农业企业已经进驻。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推广优质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运用直播等模式打开市场。溪林园艺、怡华园艺、水天农艺等多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和服务,日均超过4000单,一年带动周边500多家小农户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20%,并将业务扩展至肥料、种子等产品。连续两年举办线上花市,今年我区线上花市交易额超一亿元,日均订单超过4万单。目前全区花卉、水产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占比达到40%左右,培育出一批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超1000万的农业企业。通过举办数字农业直播节,开展直播推广、带货活动100多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110万,促成交易额达1.5亿元。发展“互联网+农业”生态链,掌鲜电子、宝比万像等电商企业去年帮助当地农户销售滞销荔枝超20万斤。三是积极推动益农信息社应用电商。2021年我区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共建成运营202个益农信息社和1个区级运营中心,益农信息社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出村上行。区级运营中心充分发挥信息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功能,定期在益农平台发布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积极做好本地农产品上行工作,通过整合区内益农信息社资源,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展厅门店销售、无人售货机、工会福利采购、农贸市场批发流通、社群生鲜配送等渠道,着力促进农产品销售,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您的建议,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在区级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的基础上,探索打造大湾区北部乡村振兴品牌选品中心。
一是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优质农产品扩大生产规模。重点推进好越秀风行现代生态农牧一体化项目、“花芝蓝”蓝莓现代产业园、恒泰蔬菜高新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溪林微景观盆景产业园、大疆渔业扩建项目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广溪林微盆景、花芝蓝蓝莓、山水西洋菜、“花都鱼苗”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是大力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扶持扩大一批“蔬果+”“蚕桑+”“盆景+”等特色鲜明的生态园区、研学基地,吸引更多的城市市民来休闲、消费;引导企业适时举办草莓节、桑果节等活动,用好农村电商产业园,辅助培养农业企业电商专业团队和人才,发展富有电商元素的产品集群,打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一步促进农产品销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你们对我区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品牌打造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6日
(联系人:汤宇锋,电话:8697125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政府办公室,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花都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