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关于政协第十一届广州市花都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025号提案答复的函
花教办函〔2022〕60号
曾丹芸委员:
您提出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第3025号)收悉。我区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编办、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区妇联、团区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30日、8月10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建议
截至2022年4月,我区共有专职心理教师105人,兼职心理教师404人。185所中小学校均按规定配齐专兼职心理教师。其中,70所较大规模学校(1000人以上中学、1200人以上小学)已全部配齐专职心理教师,未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较小规模学校均已配备兼职心理教师,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率达100%。
二、关于“强化教师心理职业技能培训,对青少年存在的不良心理早发现,早介入,防患未然”的建议
2022年2月,我局出台了《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2021-2023)》。《方案》明确要求全面落实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A、B、C证制度。截至2022年4月,我区有专任教师13086人,持A证2797人,持B证4473人,持C证2226人,C证以上持证率达72.57%。预计到2023年底,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持C证率达100%。同时要求专职心理教师每年接受心理专业知识培训不少于40 学时,兼职心理教师不少于20 学时,其他教师不少于10 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必修学时。除此之外,我局专门录制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学校工作者如何理解、支援、转介心理问题风险学生》等专题讲座,组织全区各学校开展了包括教师、保安、宿管等人员参与的全员培训,对青少年存在的不良心理力求做到早发现,早介入,筑好防护网。
三、关于“对已存在不良心理的建立个案档案,落实跟踪帮助,尤其对已经有心理疾病的,加强与心理医生的沟通,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的建议
我局组织各学校在春秋两季开学两周内对全区20万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排查。对摸查出的重点关注学生建立高危学生台账,确保一生一案,一对一专人跟进。对已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建立由校级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家长携手合作的帮扶群,加强家校合作。同时依托花都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28名心理骨干教师采用预约与轮班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不良心理的个案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区卫生健康局通过圣泉医院线上心理援助热线服务,缓解在校师生焦虑、失眠、恐慌等不良心理情绪,建立学校与精神卫生机构双向转介机制,完善心理援助服务。
区民政局通过10个镇街社工服务站36名专职社工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形式,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青少年提供分层分类的社工服务,引导困境儿童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存在心理情绪问题的对象及时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区妇联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坐班接访,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心理调适、亲子关系辅导等专业咨询服务。近三年来,“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共为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咨询服务394宗次,2021年深度跟踪青少年个案6宗。2022年,联合花都区妇女儿童发展促进会成立“舒心·倾听她声音”工作室,进一步延伸“舒心驿站”心理服务项目内容,为青少年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系统化心理咨询服务。
团区委依托团属青年地带社工项目,组建青少年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主要由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志愿者组成,常态化参与开展心理健康个案咨询辅导及心理健康关爱活动。一是开展心理健康关爱活动。2021年累计提供一对一心理健康关爱辅导服务近150人次。二是打造关爱服务阵地。重点将青年之家打造为“广州12355热线”花都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线下服务阵地,设有专业心理健康个案辅导室。
与心理医生的沟通因涉及到个人隐私、工作伦理等问题,暂时未能畅通。
四、关于“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开设专题课程,加强沟通,使其有效履行家庭保护和监管义务”的建议
我局成立了家校共育共治研究室,以问题为导向,以线下+直播的方式每月为家长举办一场家庭教育大讲堂。仅2022年春季开学前后就邀请了刘学兰、蒋亚辉、王清平、迟毓凯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通过“花惠行动”送教到校,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有效处理孩子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积极履行家庭保护和监管义务。
区妇联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坚持运用各种宣传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广泛营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利用新媒体宣传“家长履行监护职责”“防范未成年人受侵害”“识别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亲子沟通方法技巧”等公开课和家庭教育短视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开展“双减”政策下如何做智慧父母家庭教育系列讲座进社区活动,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着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青少年观、亲子观、教子观,提高青少年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为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关于“开展‘运动与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引导开展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
我局通过“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等课程以及运动会、心理节等活动开展“运动与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同时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及家长明白体育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各学校在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锻炼的前提下,通过鼓励学生上午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组织学生每节课间走出教室进行适量体育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类课后托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组织“全员运动会”、开展小学“513”欢乐跳绳和“123”欢乐跑步活动等方式逐步增加校内体育锻炼时间至1.5小时,同时通过科学制定并实施“家庭体育锻炼计划”,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校外1小时体育锻炼,促进了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制度得到不断健全。
六、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和休闲指导,开设相关课程,丰富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和闲暇生活”的建议
我区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多样的活动,丰富青少年课外生活。各学校落实劳动教育必修课、音乐课、美术课,组织学生劳动实践,广泛开展普及性的课外体育活动、音乐艺术活动,定期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合唱节等,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适当引进和利用合格的校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资质齐全、质量高、信誉度好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体育或科技类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等。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中心、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积极拓展课后服务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质课程,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组建心理健康专家团队,提供学生心理援助与心理教师督导服务。聘请专家在风险学生较多的学校或教育指导中心设立服务点,定期到服务点开展心理诊疗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督促本区专职心理老师开展风险个案跟进工作。为区内需要转介到医院治疗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协作。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科普教育。
(二)逐步配齐每校一名心理专职教师,完善区级、片区、学校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网。现有编制内,每年加大招聘力度,逐步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当前以正向发展为本,通过骨干心理教师蹲点、送教等多种方式盘活区域内有限的人力资源,解决规模较小学校心理专业人员暂时不足的问题,加强部门联动、家校沟通,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和家庭教育宣传视频,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环境;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深化家庭教育,夯实青少年健康心理成长根基。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全社会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努力。
(五)进一步助力做好青少年心理关爱工作。依托团区委青年地带服务项目、区妇联“舒心驿站”、区民政局社工服务站、区卫生健康局心理专家讲座和我局的心理名师送教到校等项目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一对一心理关爱辅导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社工力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关爱进社区、进校园等讲座活动,营造多方联动、资源共享、服务融合的良性工作机制。此外,依托区青少年宫、区青年之家、志愿驿站等团属服务阵地,结合节庆节点及假期周末时段,广泛开展形式种类多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志愿活动,持续营造关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
2022年8月22日
(联系人:何婉文;联系电话:3689957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编办,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区妇联,团区委。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办公室 2022年8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