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议案提案

广州市花都区民政局关于区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4008号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8-28 15:45    文章来源:花都区民政局     【 字体:   】  访问量: -

穗花民函〔2023〕38号

曾永灏委员:

  您提出“关于深化花都“医·养·育”三位一体养老社区育老职能-建设以园地为依托的教研育老体系的提案”(第4008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办理,经综合区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各镇街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区紧密结合城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花都区特色的城乡养老服务模式。至2023年7月,我区拥有在运营养老机构14间(公办9间、民办5间)、农村五保安居点7个、区级及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个、村居颐康服务站195个、长者饭堂43个。

  全区拥有养老床位606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约51张,超过市要求的每千名老人40张养老床位的目标。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75%,成为我区养老服务主力军。全区有987名老人享受政府资助的居家养老服务,共为9646名老人提供“平安通”、助餐配餐、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日间托管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约49万人次。

  二、深化医养结合,推动养老服务新发展

  一是深化签约合作。按照便捷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方式、费用及双方责任,签约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服务资源、合作机制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护理院(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紧密对接,建立协作机制。目前,全区14家养老机构和11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分别与就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均签订了医养合作协议,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二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法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我区现有医养结合机构2家(均为民办“养办医”型),圣泉医院正按程序申办养老服务(民办“医办养”型)。三是加强医养结合服务监管。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考核检查力度,把家庭病床纳入考核内容。2022年,各基层医疗机构共开设家庭病床946张,医生护士出诊292次,巡诊5406 次。四是支持开展上门服务。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均落实长处方制度,在提高签约覆盖率的同时,有序推进有偿服务签约。2022年,我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55179人,管理率为50.49%。辖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家庭医生已签约97570 人,签约率89.27%。全区现有护理站17家,合计开展健康宣传咨询服务活动115次,提供护理康复服务60053次。

  三、加大投入力度,养老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区颐养院投入使用。2020年9月,区颐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设计养老床位800个,目前开放床位由原来的60张增加至200张,极大改善了我区养老服务环境和条件;2021年开展购买综合服务项目,引进有实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区颐养院管理服务保障工作,推动打造我区养老服务示范引领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区颐养院养老服务水平。2022年3月,区颐养院成功创建我区唯一的省级四星级养老机构。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完善。我区持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街镇日间托老中心-镇街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三轮升级,全面建成了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10个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大提升,打造成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综合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五星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养老设施由街镇向村居延伸覆盖,制定《花都区村居颐康服务站建设提升工作方案》,按照养老服务导向、居家上门、日间照料、助餐配餐、文体教育等功能推进村居颐康服务站建设,推动打造镇街向村居辐射的“1+N”服务网络,更好满足老年群体就近就便优质养老需求。三是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运营经费、日常管理、人员配备纳入镇街绩效考核,全面完成全区8间农村敬老院消防验收备案、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视频监控和电子巡更系统建设全覆盖,投入820余万元购置护理型床725张、安装空调270余台以及推动其他生活类、无障碍等设施全面更新升级,全面提升了农村敬老院兜底养老服务水平。四是社会力量积极举办养老机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落实场地、消防、环保、食品安全、补助补贴、税收及水电气网收费减免等便利政策和优惠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我区养老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广州市花都区颐养颐康养老院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7月底投入运营。广州崇恩医养结合项目已解决消防设计审核规划问题,正在推进建设。

  四、整合多元力量,社区养老服务获得新发展

  一是助餐配餐服务受到普遍欢迎。形成“自建厨房供给+餐饮企业供给+邻里互助供给+高校食堂供给”4种供给形式,出台全额、半额、三分之一额、四分之一额四类补贴标准,丰富配餐供给,减轻老年人用餐负担。2023年以来提供配餐服务17万余人次,政府补贴257.69万元。二是“家政+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印发《花都区促进“家政+养老”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实现全部镇(街)与家政企业签约合作,服务能力覆盖所有258个村(居)。三是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全覆盖。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印发《花都区关于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花都区医养合作协议(示范文本)》。全区14间在运营养老机构、11个居家养老服务平台100%与辖内医院、社区卫生中心、护理站等签订医养结合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便捷医疗服务。四是邻里互助服务形成花都经验。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构承接服务、互助员提供服务、老人享受服务、第三方评估服务的邻里互助服务模式,签订服务机构、老人、互助员三方协议,整合社区、邻里、社工、党员、志愿者等各类力量,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家政劳动、上门探访等服务。花都区积极探索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被纳入民政部农村养老服务部分典型经验及案例汇编。五是全力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服务。开展适老化改造入户、智能化监测设备入户、专业护理服务入户的“三入户”服务,把养老床位“搬”进老年人家里,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全区累计资助建床891张。六是认智障碍症照护服务彰显花都特色。依托区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专业力量,探索形成“专业评估-规范流程-家属支持”的工作模式,为患有认智障碍的老年人提供健脑训练,改善特殊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七是加快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基本需要,为老年人营造无障碍、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全区通过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捐赠等途径完成特殊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765人。八是全面关爱特殊群体。继续落实《花都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的通知》《花都区民政局关于转发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社工服务的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执行农村留守、独居孤寡、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每月定期巡访制度,实现“一人一档”建档率、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率两个100%。九是推动需求评估服务应评尽评。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老年人照顾需求评估,对老年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全方位评估,综合评估确定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为精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区级平台设有合规的评估室,评估员持证率100%,评估机构经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商会进行质量评价,评估报告准确率100%,总评分属优秀档次。全区累计完成评估21633人。

  五、发挥定制模式,老年教育得到新突破

  一是完善老年教育体系。我区已设立区、镇街、村居三级老年大学体系,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实行“因人设课”“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发展,使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学习成为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社会化人。我区老年大学还在红山村、塱头村、竹洞村建立了“终身教育游学康养基地”,将老年教育与农村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不断丰富老年教育方式。二是开展多元化文化知识教育活动。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充分整合资源,组织党员、大学生、社区志愿者等成立爱心服务队,组建党(团)员志愿者之家,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多元化知识讲座,道德文化讲堂、开设国画、素描、传统手工等各类公益课程班,并提供书画室、棋牌室、图书馆等多功能场室,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形式多样的娱乐生活。三是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购置了书籍、运动器材、书法用品等,图书室和健身活动室也常年对老年人开放,为社区老年人休闲、娱乐提供活动场所。同时,不定期组织老年人文化艺术节、歌唱比赛,结合老年人兴趣爱好,组建多样性老年队伍(如: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等),在文化活动中陶冶了情操。

  六、落实扶持政策,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提上新速度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按规定实施备案管理。鼓励境外投资者在本市举办民办营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全面落实养老服务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非本地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与本地投资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境外投资者设立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境内投资者享受同等优惠政策,禁止对社会资本、非本地资本、境外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和准入门槛。二是精简审批手续。明确“养老服务企业”工商登记途径及养老服务业的行业分类,对企业名称、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方面进行简化操作、分类登记,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企业登记规范化和便利化。设立养老服务类的社会组织,符合直接登记条件的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三是落实用地保障。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受同等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所有土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办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公有房产优先用于养老服务。四是加强监管推动发展。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行业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逐步形成养老服务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养老服务领域信息监测和分析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和风险提示,严厉查处养老服务机构在运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

  七、密织智慧养老网络,养老信息化水平再创新高

  广州市民政局自上而下建设了统一的“广州市为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平台用户覆盖全市各级政府养老服务管理部门、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集业务办理、服务监管、资源整合、大数据分析为一体,为百万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为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市场、为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有效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一是实现统一的为老服务门户。建立面向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机构的统一为老服务申请渠道,实现为老服务“一门式”受理。二是实现统一的为老服务资源管理。充分整合共享全市为老服务资源,平台连接人社、教育、公安等政府职能部门数据,建立养老服务大数据,实现全市养老服务资源信息互通共享。三是实现统一的为老服务监管。利用移动app、手机定位、图像视频采集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对养老服务过程的实时监控。四是实现统一的为老服务决策。以数据综合分析、智能挖掘为导向,实现对全市为老服务信息资源的多维度分析,提升为老服务科学决策水平。五是实现养老服务业务全面覆盖。为老服务贯穿整个老年生活,从60周岁起按需供应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服务,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助餐配餐、基本生活照料、日间托管、长期托养、康复护理等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完整、闭合、智能的养老管理和服务生态链。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区将继续按照上级决策部署要求,着眼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推进“医•养•育”三位一体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花都区新型养老模式。一是继续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来我区举办或运营养老机构,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品牌,加快推进村居颐康服务站点建设,保障社区老年群体就近就便获得优质养老服务。二持续推动养老服务质量升级提质。推动区颐养院示范引领工程建设,努力创建省级五星级养老机构。深化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推动设施、管理、服务、人员等软件硬件同步升级,提升兜底养老服务水平。鼓励养老机构积极参与星级评定、长护险定点等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助餐配餐、邻里互助、医养结合、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等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供需潜能,实现向中高层次服务升级提质。三是持续强化政策措施保障。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养老从业人员各项支持政策,提高养老行业吸引和养老服务岗位含金量,吸引更多优质社会力量和高素质人才加入养老服务业,为我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支撑。四是探索创建老年人文化创意基地。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举办社区老年人协会或创业小组,吸引有意愿、有能力的中老年人传授和交流创业知识、项目,着眼目前,对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甚至于花都特色文化进行研究、宣导和传承,重新发挥“余热”,为社会为群众继续做出贡献。多部门联合探索建立老年人创业基地,建立多功能独立园区,通过“前院中店后厂”模式,集老年教育汇思共创、展销搭台营销、生产研发创新于一体,形成有一定社会面和影响面的文化产业输入和输出园地。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花都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花都区民政局

  2023年8月22日

(联系人:潘燕玲,电话:3689737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委,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各镇街

广州市花都区民政局办公室              2023年8月22日印发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