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议案提案

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04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6-29 09:59    文章来源: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字体:   】  访问量: -

  花文广旅体函〔2023〕64号

刘飞委员:

  您提出的《以中华优秀传统非遗文化促花都文旅产业发展》(第3048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旅产业发展的关注。经综合区教育局和各镇(街)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全区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市级9项,区级22项;代表性传承人38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3人,市级11人,区级23人;国家级传承基地1个,省级传承基地2个,市级传承基地3个,区级传承基地5个,已基本形成梯次合理、规模适度、传承有续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二、近年非遗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花都非遗保护坚持齐抓共管、积极作为,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育人才,夯基础、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如下:

  (一)出台政策,非遗保护工作机制更健全

  一是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各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处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拟订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审定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二是实施《广州市花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保护工作制度机制、完善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全力实施非遗绽放工程及大力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等16项工作规划。三是印发《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制度》。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我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二)加强保护,非遗四级名录体系更完善

  近年来,花都区深入挖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点推动具有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2021年,公布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市级非遗传承基地3个;2022年新增非遗代表性项省级1项、市级1项、区级1项;2023年,新增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我区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从2016年的13个增加到36个,增加176.92%,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从2015年9人增加到38人,增加322%。

  (三)普及传播,非遗展示平台更丰富

  将非遗的发掘利用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有机结合,全面推动非遗五进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一是在花都区内博物馆、景区、商圈、村居社区,举办“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强国复兴有我——传承非遗文化 绽放巾帼风采”、“‘花’式潮玩非遗墟市”“我们的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讲好非遗 传承有我”青少年暑期非遗传承培训周等公益惠民文化活动,通过线下参与线上直播方式,每年开展社会化传承达近三十场次,逾五万人次参与活动;二是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建筑职业学院、花都区圆玄中学、石岗小学、三华小学等近20所中小学、高校、职业学院合作开展非遗体验、展示、讲座、培训活动近80场,开设非遗特色课堂逾百学时。三是建设花都非遗记忆活态展示场地。2022年,充分利用我区文化阵地花都区美术馆,全力打造花都非遗展示厅,举办“遇见非遗”系列专题展,全方位展示全区非遗项目,截至2023年6月底参观人数达4万人次。

  (四)科学保存,非遗记录方式有创新

  建成花都区非遗数字特色库,非遗档案的保存、管理、调用、查阅流程更优化;推出广州市首个非遗主题手绘VR展览——花都非遗VR云展厅,在市委办公厅《每天快报》中报道,并获第16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及“第三只眼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全媒体大赛图片赛道二等奖,充分展示了花都区文化综合实力。

  (五)转化成果,非遗和文旅产业融合度有提高

  围绕“非遗+”,创新非遗传承,探索“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景区”等新模式助推文旅产业融合。一是七溪地以非遗+乡村振兴形式,带动产业经济,结合非遗芳香生活,打造集规模种植,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基地,助力乡村以“香”振乡,入选2022年首批10个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二是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传统服饰·时尚演绎”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开展非遗时装走秀、时装展,入选2022年广东非遗服装服饰优秀案例,展示了花都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实现非遗品牌的开发和持续发展;三是广州灰塑(社科普及基地)依托众创空间、科普基地、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实现灰塑创作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传统灰塑文化品牌化、市场化、活性化,入选“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是瑞岭村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瑞岭盆景,打造远近闻名的“岭南盆景之乡”,发展盆景特色产业,年产值超3亿元。凭借着突出的盆景产业优势,瑞岭村连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三、下一步计划

  针对委员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非遗文化促花都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下一步,我局作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管理单位,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责任,加强评估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加职称认定及评审,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探索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的新学徒制,加快传承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二是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项目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工作,重点做好各类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鼓励各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社会力量设立专题性展陈场地或传承体验设施。

  (二)全力实施非遗绽放工程

  一是加强分类保护工程。全面了解我区非遗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及存续状况,积极挖掘民间文学类项目,保护民俗类项目生存环境,针对濒危项目,开展以记录为主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搭建“文化进万家”“盘古王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展演展示平台,提高非遗项目展演频次和水平,推动以本地方言为表现载体的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二是实施宣传矩阵工程。结合“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中国传统节日等时间点,立足本地资源开展区域性非遗主题活动,运用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新媒体网络实现非遗可视化呈现及动态传播;全面推动非遗“五在”活动,将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提升到新阶段,实现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厚植非遗土壤,强化大众参与,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三是融入国民教育工程。开展校园非遗普及教育,支持学校申报非遗传承基地。加大非遗师资队伍培训力度,将优秀非遗项目作为教师进修的内容。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非遗相关专业或课程。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授课和科研。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

  (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培育“非遗+”新业态。在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前提下,立足花都地域非遗特色,创新表现形式,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发展,培育“非遗+数字”“非遗+时尚”“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旅游”等新业态,让花都非遗在新时代传承演进过程中绽放更大光彩。二是探索部分非遗项目产业化道路。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项目为重点,以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代表性项目为引领,通过与互联网、电竞等行业合作,促进条件成熟的非遗项目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强非遗推广交流合作。持续擦亮盘古王公园、七溪地、盆景小镇等非遗旅游品牌,搭建非遗推广交流平台,运用好非遗资源,创新非遗宣传展示途径及形式,支持非遗产品和服务走向市场,支持传承人“走出去”,参加各类对外宣传推介活动,支持非遗相关产品作为对外宣传礼品。

  感谢您对我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29日

(联系人:洪卫英,联系电话:020-3683316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政府办公室,区教育局、各镇(街)办事处。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