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区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001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花农函〔2024〕52号
任灿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出台政策或提供技术支持以保障农民收入的建议》(第5001号)的建议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农业农村局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19日、9月4日分别进行了电话沟通和座谈,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花都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把落实农民增收致富提升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心任务,让农民搭上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上半年花都区农业总产值40.18亿元,增速5.8%;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5元,同比增长6.9%。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聚焦“技术助农”,积极拓展农民收入增长空间
一是强化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根据农时适时发布农业生产技术性指导文件,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成立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组建粮食、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畜牧、农机、农资等8个“轻骑兵”农技服务分队,抓住粮食生产等关键时节,通过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等方式,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共出动农技人员993人次,服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户)368家次。围绕提高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播种质量,积极开展良种良法推广,2024年根据大豆、油料作物任务实际,及时下达种子购置资金至各镇街,专项用于购置大豆、油料作物种子等生产资料,确保完成年度种植任务。
二是着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头等大事,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4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5872万亩。推进蔬菜、畜禽和渔业设施建设,推广“鱼虾套(轮)养”模式,做好垦造水田及土壤培肥的利用。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三年考核位居全市前列,均获市级督查激励,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共落实2个项目2047亩,现已全面进场施工,计划于10月底前竣工,为全面提升我区粮食生产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加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种苗、农药等农资产品违法犯罪行为,今年来各监管环节的执法巡查共出动人员1776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场所927家次,依法立案查处涉农类违法案件26宗、结案17宗。
三是积极培优育强联农带农主体。加快提高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推动农民组织化、农业生产规模化,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织、带动周边农民开展农业经营活动,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来我区4个农民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入围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和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农村技能人才,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举办现代经营管理能力、农村电商等培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生产经营和服务带动能力。
四是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精心组织春耕、“双抢”等重要农时的农机作业,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强农机化生产调度管理,保障机耕机插机收有序开展。加快农机合作社建设,着力提升机械化育秧、机插、机收、烘干等环节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模式,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农机新技术,重点保障赤坭镇、花山镇2个工厂化集中育秧中心建设,提高育秧的社会化服务能力。目前,我区农机年均社会化服务面积超2万亩次,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5%,全市排名前列,花都区入选第一批主要农作物类、规模养殖类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二)聚焦“产业富农”,巩固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一是高质量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科技赋能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全力打造绿色果蔬、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等4条产业分链。花卉和渔业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完成建设、通过总验收并释放产能,联农带农数超10280户。蓝莓产业提质扩面至7000亩,以瑞岭盆景为代表的花都盆景登上中法外交国际大舞台。30万能级越秀农牧花都生猪产业基地、现代化家禽孵化产业园建成投产,越秀农牧成功创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现代化美丽牧场,获认定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花都区获评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效果突出县。
二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一核三区四带多基地”休闲农业空间格局,促进农业与旅游、研学、文化等产业融合,赤坭镇、香草世界入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候选名单,蝴蝶谷、七溪地、宝桑园等13家文旅场所获评“广州文旅消费新场景”,塱头村等3条村被认定为“广州十大特色旅游乡村”,竹洞村入围全国“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评选名单。和春住、爱树·蝶的森林获评民宿权威黑松露奖,13家民宿获评广州市红棉星级民宿,占全市星级民宿比例最高。整合乡村旅游资源,面向白云机场旅客发布湾区北系列文旅产品,策划推出6条旅游线路、4大创意玩法(城际打卡、自驾漫游、徒步探秘、骑行穿越)、100多项优惠措施,打响花都乡村旅游品牌。
三是强化农业品牌赋能。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蓝莓与盒马、山姆、永旺等高端商超合作,开拓东方甄选、京东旗舰店等线上销售网络,让花都蓝莓走向广大消费者餐桌。穗农优品区域特色馆已上架产品超200个,举办4次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助力花都“土特产”卖得更好更远。4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现场检查,上半年新增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64家。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建设,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和电商直播基地,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大力发展“电商+直播”“互联网+”等新业态,擦亮我区农业金字招牌。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空心村治理。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印发《花都区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乡村绿化美化倡议书》,开展“绿美庭院”“绿美阳台”创建,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开展种菜、种花、种果树等“小生态板块”建设,共打造小生态板块4510个、169.97万平方米,覆盖率100%,以“小切口”促进空心村环境“大提升”。挖掘利用“空心村”资源优势,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从“生态美”向“发展美”转变。比如狮岭镇马岭村第四经济社以前没有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环境脏乱差,有的农房破败坍塌,整个经济社几乎看不到年轻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修宽村道、美化农房、打造品牌民宿,吸引大批市民群众前来休闲娱乐,成为“网红打卡点”,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被吸引返乡创业就业,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局之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怎么建”专门报道了马岭村普通小村庄的蜕变之路。
(三)聚焦“政策惠农”,有效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
持续实施种粮大户补贴、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强农惠农利农政策,不断提高各类补贴标准,调动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全面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有效减轻农户种植负担,保障农民收益。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扶持区内涉农主体发展,印发花都区金融产品汇编,筛选梳理出10家银行乡村振兴类信贷产品,帮助企业及时获取金融产品信息。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加大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各级涉农补贴政策,进一步探索优化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减轻农民种植负担,确保政策力度不减弱、农民实惠不减少,切实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按照重点培育一批、精心打造一批、优化提升一批的思路,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扎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持续打响花都创意微盆景、花都鱼苗、花都蓝莓等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深入实施“穗农奔富”行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水平。
(四)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既“稳”又“活”抓好“三块地”改革,以试点村为切入口,科学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加快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稳步推进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因地制宜发展强村公司,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强村富民不断取得新成效。
感谢您对我区保障农民收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