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议案提案

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012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8-05 14:46    文章来源: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字体:   】  访问量: -

  花文广旅体函〔2024〕40号

刘嘉敏、任永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粤语文化的建议》(第6012号)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花都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经综合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教育局,区文联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粤语是在岭南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岭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文化遗产。近几年来,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花都区在粤语推广、保护、传承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以粤语为载体的民间文学、音乐、粤剧、粤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州城市的历史文脉,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强化责任意识,调动全社会力量为粤语保护传承营造浓厚氛围,对于留住时代回音,延续文化血脉,加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学校力量,加大学校推广粤语学习的力度

  一是推进粤剧特色基地建设。成功创建广州市粤剧特色学校两所,分别是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花都区新雅街镜湖学校。以推进一批区内粤剧特色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粤剧艺术传承发展。通过开展戏曲进学校、粤剧进校园、粤剧手抄报、粤韵操、粤语广播、粤语校园剧、粤剧游学等系列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粤剧和粤语知识,更有效传承和发扬粤剧和粤语文化艺术。花都区新华街棠樹小学粤韵操团队获得“广州市中小学生粤韵操交流展示及提升活动”一等奖、“2023年广东省粤韵操交流培训及交流展示活动”省一等奖。花都区新雅街镜湖学校粤韵操团队在“广州市中小学生粤韵操交流展示及提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充分展示了花都区近年来在粤语文化传承中所做出的艺术成果。二是做好粤语言文化传承工作。结合花都区语言工作实际,印发了《广州市花都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续文脉 筑根基 强自信”系列活动的通知》。2024年在全区幼儿园开展“续文脉 筑根基 强自信”为主题的弘扬传承广府文化系列活动(包括组织一次粤语主题文化沙龙、学唱一首粤语童谣、开展一次“讲古”活动、创作一个手工作品、形成一个优秀案例)。各幼儿园每月向区语委办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区语委办做好统计和跟踪落实。区内各幼儿园积极响应,结合办园实际,开展形式丰富的粤语言文化传承活动。区语委办将在各教育指导中心、直属幼儿园报送的优秀案例中进一步遴选优秀案例,对优秀案例进行评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此鼓励各幼儿园开展粤语言文化传承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开展校本特色课程。花都区中小学校按照国家宪法和法律要求以普通话作为校园教育教学语言,推广普通话,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课程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同时结合地域文化开设校本特色课程。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文化活动、文化社团、特色课程等形式开展粤语和粤语文化的推广、传播活动,师生可在校园在课间、课外使用粤语。花都区各中小学校在推广普通话同时也科学保护地方方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语言文化。如花都区幼林培英幼儿园星期五是学校粤语日,鼓励师生、家长用粤语交流,到校欢迎曲播放粤语歌谣,当天课堂教学组织孩子们学习粤语儿歌、童谣等;花都区教研院也在其基地校花都区新华街第三小学开展粤韵诗词活动,在春节、冬至、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小学生以粤语朗诵节日古诗词,体现粤语独特的古音古韵,同时通过古诗词展现传统节日文化之美和传播积极的人生影响,活动在学校公众号及时展示宣传,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以上均体现我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在广府文化传承方面的有益尝试。

  (二)发挥文化优势,推动粤语文化保护传承

  近年来,花都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包括粤语在内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弘扬。一是依托地方戏曲传承传播粤语。以粤剧粤曲“走下去”传承粤语,深入开展粤剧辅导培训及演出活动,“送戏下基层”“戏曲进校园”“精品剧目进高校”,每年演出约三十场。借助听粤剧、唱粤剧、演粤剧、爱粤剧传承粤语;以粤剧粤曲“传帮带”推动粤语发展,卢福汉、邓碧莹、江浩贤等一批粤剧粤曲传承人,通过“以戏带人、以戏出人”以及“口传身授”等方式培养了冯泽筠等粤剧粤曲接班人,使得粤语的传承得以拓宽路子。二是开展各类活动渗透宣传粤文化。花都区在各种文化活动中积极带动粤文化发展思路,通过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促进粤语的传承与保护,提倡讲好本地白话方言。如2023年花图粤趣学堂之青少年“粤韵唐诗”系列读书会、2023年粤语电影配音大赛—声声“粤”耳 · “配”你入戏活动、二十四节气品牌读书会“秋分篇”—“金秋感恩季,粤曲来和唱”活动、“走进艺术”系列活动之“粤”讲“粤”有趣粤语文化传承讲座。对建立花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粤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创新活动推广粤语文艺作品。依托“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花漾花都·文化进万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加入粤语歌唱类表演节目,如粤剧、粤语歌谣等;依托“文化花都”学堂公益讲座,邀请专业的语言学者或资深的粤语使用者,常态化开设粤语培训课程及讲座,推广和普及粤语文化。通过粤剧粤曲、影视作品和音乐、朗诵作品,支持和鼓励文学作品、影视音乐作品的创作。近年来,创作了粤曲《时代楷模卢永根》、歌曲《绳彩飞扬》、朗诵《星光与梦想》、粤曲对唱《点点星光》、小粤剧《绳以育德》等。

  (三)创新传播方式和内容,不断扩大粤语文化影响

  一是增大传统媒体粤语报道比例。及时调配记者,对我区传承粤语文化系列活动的丰富活动和积极成效进行采访,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平台报道,制作有关粤语文化的节目、视频和版面,有效地扩大了粤语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利用新媒体加大粤语文化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新媒体受众多、传播范围广等优点,利用“广州花都发布”“今日花都”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花都+app等平台,大力弘扬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等多方主体举办的粤语讲座、文化展览、文艺活动、粤语演唱会等粤语传承系列活动,加强对粤语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2023年,区属新媒体发布《花都体育场,明星来袭,万人演唱会即将开启!》《连续三天!花都非遗嘉年华即将开启,亮点抢先看》《燃!花都百年古村,响起“乡音热潮”》等信息13条。三是增加粤语在社会面宣传的使用频率。鼓励各相关单位在所负责的公共场所、村居、政务办事大厅、游景区、大型活动使用普通话及粤语双语播报,让群众有更多收听、使用粤语的场景。同时在交通枢纽、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城市社区、文博场馆、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的户外大屏、电子屏等阵地投放粤语相关宣传视频以及海报。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刘嘉敏、任永全代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传统粤语文化保护传承。一是整理发掘粤语文化资源。有效挖掘保护和利用粤语资源,通过寻访老艺人、老作家,整理保存散存于民间的粤语童谣、俚语、民间故事、戏曲、顺口溜等传统文化,增强粤语保护力度。二是创作粤语文艺作品。鼓励创作文艺工作者多创作一些反映本土文化、时代特征的粤语歌曲、小品等文艺作品,将粤语文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社会推广,增强粤语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提升群众参与热情,有效繁荣与传承粤语文化。三是文化惠民活动展示粤语魅力。通过开展“花漾花都·文化进万家”活动、各类“读书会”活动、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将具有鲜明花都特色的小品和粤剧粤曲类节目展示给广大观众,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传播粤语。四是加强“馆校合作”,促进粤语文化传承。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推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开展适合我区实际、各校可行的语言文化活动,持续推进粤语、粤剧、粤语童谣进校园工作,办好“粤韵操”“粤剧”“粤语讲古”等比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积极推进粤语、粤剧、粤语童谣等岭南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刘嘉敏、任永全代表对我区粤语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7月30日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