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一届广州市花都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16号政协提案答复的函
团花函〔2024〕16号
杨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加快打造广州志愿之城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案收悉。我区高度重视,组织团区委会同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各镇(街)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于2024年9月9日召开座谈会进行沟通交流,根据您个人建议和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今年四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鲜明特色,也是推动中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的志愿服务起步早、发展迅速,注册志愿者人数达530多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超2.2万个,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达1.83亿小时。近年来,为加快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北部增长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大局,构建全区志愿服务工作“一盘棋”工作格局,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以“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的联动工作模式,部署组织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团区委等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牵头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特别是在“一老一小”关爱志愿服务中完成困难老人、青少年的“圆梦微心愿”超500个,募集慈善资源价值逾百万元。推动全区10个镇街按照“一镇(街)一品牌”模式打造党建引领的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切实在志愿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文明风尚不断深化营造、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实施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力推动全区志愿服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i志愿”系统(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动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区注册志愿者人数20.6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650余个,发布活动3.9万个,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达948.7万小时,切实为助力广州“志愿之城”建设作出了花都贡献。
一、提案办理情况
(一)抓好志愿力量建设,构建高水平志愿服务队伍
1.积极发动组建多类别志愿服务队伍
我区推动区内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组建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发动全区各级党组织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组建了包括区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区民政局社区志愿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退役军人志愿者、团区委青年志愿者、区妇联巾帼志愿者、区总工会职工志愿者等等一系列专业队伍;成立区平安促进会、区慈善会、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区志愿者协会、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一批制度完善、运转成熟的区级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社会组织。
2.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化志愿服务队伍
我区深化推进实施“一镇(街)一品牌”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包括新华街“清华姐姐”、新雅街“云峰红管家”、秀全街“秀全大妈”、花城街“七彩兰花”、花山镇“花山老友记”、花东镇“党旗红”、炭步镇“炭步巴江明珠”、赤坭镇“赤诚先锋队”、狮岭镇“狮岭一家人”、梯面镇“梯面客家嫂”等一批具有各自特色优势的基层志愿者队伍,其中“秀全大妈”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狮岭一家人”被评为“广州街坊”十大品牌队伍、“梯面客家嫂”巾帼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广东“微文明之星”。
3.多措并举开展分类分级志愿者培训
我区在全市率先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训体系,打造“4个1”模式,即1个阵地网络、1个课程菜单、1支讲师队伍、1项培训机制,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提升政治素养、知识技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深化打造理论涵养过硬、志愿特色鲜明、服务水平高效、实践能力突出的花都区志愿者队伍。特别是2021年以来,组织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团区委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轮训工作,面向10个镇街超4000人次志愿者骨干开展政策宣讲、理论学习、项目策划、团队管理等各类型培训超50场次,为我区各类型志愿团队的持续向好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集聚丰富的人才资源。
(二)扩宽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全方位志愿服务项目
1.打造示范性志愿服务内容
区民政局积极落实“时间银行”机制,全面推动养老志愿服务,推动构建稳定、持续的“时间积分”兑换体系,鼓励支持老年人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不断扩大养老志愿服务“朋友圈”。将全区10个镇街社工服务站作为社区志愿服务主阵地,同步设置10个社区慈善捐赠站点、设立10个社区慈善基金,搭建志愿服务、慈善资源、服务对象三方供需对接渠道;团区委立足服务大型赛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圆满完成花都摇滚马拉松、广州善行者徒步活动、中国两轮车出行大会、全国中学生乒乓球大赛等大型赛会30余项,参与青年志愿者超1.1万人次。
2.结合属地特点开展志愿服务
全区各镇街结合自身特点,在助力“百千万工程”、文明实践、生态环保、城乡融合、平安建设、基层治理、为老爱老、扶残济困等各个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呈现多维度、全方位的全面多元特点。2024年以来,各镇街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47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达4.5万人次。新华街培育了骏威社区“兵哥哥”“京华小微”“金凤凰”“新新相映”等村居志愿服务特色品牌,获得“广州市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广州市和谐社区”等多项荣誉。首创“爱心晚餐”公益项目,10年间累计为160多户独居困难长者送去2.4万多份免费爱心晚餐,还面向120多个孤独症儿童家庭3000多人次开展60余场“心伴星行”社会融合服务活动;新雅街发挥空铁金廊优势,持续实施“新雅少年”困境青少年帮扶、“心灵彩虹”农村老养残家庭帮扶、“周末一小时”结对关爱、减压下午茶等关爱项目;秀全街深化开展社区青春行动,依托东风日产等汽车产业集群,打造“秀全青年妈妈团”“秀全追风少年文化志愿服务队”“秀青星火志愿服务队”等多类型青少年志愿者队伍;花城街深耕“红杜鹃”“红梅驿站”“小红花工作室”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中由团区委指导、杜鹃居委与广二师“小红砖”大学生团队实施的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团项目获评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花山镇对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等驻区高校志愿团队在花山小镇开展传承侨乡文化系列活动;花东镇党委牵头创建集乡村振兴、企业红联共建、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的“1+N”服务的党建系列品牌“花东党旗红”,形成“金谷之舟”“红棉老兵”“情暖花东”等3支子品牌志愿者队伍,荣获“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等多项重大荣誉;炭步镇推动资源向塱头村、茶塘村、藏书院村等一线村居倾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绿化美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志愿服务示范品牌;赤坭镇推行“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工作模式,组建“青爱的坭”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促进了锦山晶宝梨、国泰木瓜、瑞玲盆景等特色农产品增收;狮岭镇依托“中国皮具之都”定位,充分发挥外来人口众多的优势,全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平安狮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梯面镇立足“梯面客家嫂”,组建“客家嫂产业推广队”“客家嫂粤菜师傅队”“客家嫂志愿服务队”等子队伍,发动志愿者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工作。
(三)强化志愿阵地建设,健全志愿服务文化体系
1.推动多元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
我区不断整合建设志愿服务阵地,在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因地制宜设立超300个志愿服务站点(志愿服务空间),覆盖全区2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工站、志愿驿站、博物馆、纪念馆、天文气象馆等。同时加强各站点标准化建设,做到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设施、有制度、有标识,具备需求收集、项目发布、招募培训、活动组织、服务记录、宣传展示等功能,站点硬件建设、占地面积、服务内容等各具特色,基本实现了志愿服务阵地服务范围全覆盖。
2.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措施
我区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褒奖机制,健全星级认定制度,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我区在2021年、2023年连续举办两届新时代文明实践慈善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共遴选31个优秀项目并建立项目库,予以资助超70万元;区委宣传部联合团区委、区民政局每年3月开展花都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佳(美)”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共评选出200个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等先进典型,在全区大力营造崇尚志愿榜样、热衷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3.营造参与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全区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我区开展“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志愿故事我来讲”宣讲展播活动,从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健身、扶贫帮困、卫生环保等多领域选拔16名优秀志愿者并组成宣讲队,到各镇街开展25场巡回宣讲活动,直接向超过2300人次市民群众讲透花都本土志愿故事、传递志愿者感人心声,间接影响群众过万人,广泛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四)深化志愿服务数字化建设,注重志愿者权益保障
1.建立数字化志愿服务管理模式
我区深入推广“i志愿”“志愿时”“时间银行”等线上志愿服务平台,强化志愿服务与数字技术融合,实现志愿者注册、需求发掘、服务对接、调度实施、评价反馈、宣传推广等全流程数字赋能;借助“i志愿”“志愿时”“时间银行”等平台,为全区市民群众特别是中学生群体提供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渠道,“志愿一夏”“河小青”等青少年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深受欢迎,今年以来我区累计组织超过6000人次青少年志愿者通过线上志愿服务平台报名参与实践活动。
2.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
我区坚持“谁使用、谁招募、谁保障”志愿者组织原则,鼓励各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提供物资设备、安全保障、交通补助、餐饮补贴等基本保障;依托“i志愿”“志愿时”“时间银行”等平台为志愿者提供意外保险,并真实、准确做好志愿服务信息记录、证明出具,保障志愿者权益。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我区根据统一部署,于今年六月正式挂牌成立了区委社会工作部,为接下来切实发挥好党委在统筹做好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职能奠定良好基础。
(一)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品牌打造。支持“清华姐姐”“云峰红管家”“秀全大妈”“七彩兰花”“花山老友记”“党旗红”“炭步巴江明珠”“赤诚先锋队”“狮岭一家人”“梯面客家嫂”等队伍建设,形成区域示范、以点带面的志愿服务品牌,在助力“百千万工程”、文明实践、生态环保、城乡融合、平安建设、基层治理、为老爱老、扶残济困等方面打造更细化、更暖心的品牌,实现我区志愿服务从“活动”向“项目”再到“品牌”转变。
(二)提升志愿服务阵地联动水平。整合全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工站、志愿驿站等各类阵地,通过党建引领集中培训、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阵地的互动交流,推动发挥阵地之间的协助、资源互通等优势,克服服务定位、地域距离等因素影响,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阵地对志愿者、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孵化、培训、培育等功能。
(三)培育志愿者力量不断壮大。发挥政府宣传、社会引导、个人参与的培育理念,发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青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性,发挥党建引领、队伍孵化、项目培育、选树典型、宣讲展播等活动作用,依托“文明花都”“广州市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微信公众号和“i志愿”“志愿时”“时间银行”等志愿平台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实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训体系和志愿者轮训机制,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管理规范,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花都区志愿者队伍。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共青团广州市花都区委员会
2024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