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政协十一届花都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27号提案答复的函
花科工信函〔2024〕34号
郑棉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跨境平台促进就业的提案》(第1027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于6月20日与您进行电话沟通,并组织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商务局、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于7月18日与您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焦龙头招引,构建跨境创新园区
加大国内外跨境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跨境电商平台型龙头企业,推动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商、MCN机构等主体在花都落地总部、区域总部、运营中心、集货中心等项目,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构建新型跨境创新产业园区,拉动我区跨境电商产业飞速发展。
二、以传统手工艺为切入点,推动文化IP开发转化
一是进一步整合我区优质文旅资源,以传统手工艺为切入点,打造一系列高品质、具有独特魅力的手工产品,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结合线上线下的多元化营销策略,拓展合作渠道网络,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将手工产品和文化精粹推向全球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二是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加强IP开发和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国际传播。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就业问题
(一)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培养更适合行业发展、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
2024年4月,我区组织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政策宣讲会,区内18家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124家企业参会。我区鼓励区内重点企业与院校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为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真实的岗位技能标准、实训环境和企业师傅,为产业链建立从招生、培训、评价、就业到提升的技能人才精准供应链,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相互赋能。目前我区有2家重点企业会同院校共同申报了产教评生态链链主单位。
(二)落实高层次人才评选、人才安居保障等工作。
一是开展高层次人才评选工作。支持跨境贸易领域人才积极申报花都区高层次人才认定,一旦入选,将实时纳入花都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库中,配套以“智汇花都十条”人才安家费、交通出行、医疗教育等优惠待遇,从而吸引人才聚集,助力我区跨境平台建设。
二是落实好人才安居保障政策。积极兑现引进优秀人才住房补贴利好政策。鼓励区属企业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级管理人才,对区内企业新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重点企业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外国专家和港澳优秀人才分别提供3万元、5万元、10万元的住房补贴。
(三)搭建平台,打通就业“渠道”。
一方面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积极搭建供需平台。截至2024年6月30日,我区组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3场,其中线上35场,线下28场,服务企业2376家次,提供岗位50907个次,进场求职24292人次。另一方面,用好就业创业补助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2024年6月30日,区人社局共发放创业带动就业补贴406.20万元,带动就业人员1882人;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补贴515.97万元,促进就业1470人次。
四、想方设法破除企业出海经营障碍
一是持续通过组织召开政策宣讲会、座谈会、走访调研、线上培训等各类方式宣传跨境电商相关政策,协助企业用足用好中央、省、市跨境电商政策,引导企业合法合规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二是积极培育和壮大琦亚智慧展、谷歌(广州)出海体验中心、中国制造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高效走出国门。2023年以来已支持各类平台组织国际时尚箱包数字云展专场系列等国际市场开拓活动超百场,通过在线展示、搜索引擎推广、社交媒体推广及贸易洽谈等方式推动我区企业进一步深耕布局国际市场,助力花都皮革皮具、声光电等产业开展跨境电商品牌培育。
五、开展民间传统技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一)健全保护机制,完善名录体系。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广州市花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制度》等文件,健全非遗保护机制。
(二)开展非遗普查,做好非遗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工作。
目前,花都区已公布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市级9项,区级代表性项目22项;认定代表性传承人44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3人,市级11人,区级29人,培育市级以上传承基地12个,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项,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项。
(三)创新非遗记录传播方式。
一是建成花都区非遗数字特色库,推出广州市首个非遗主题手绘VR展览-花都非遗VR云展厅,相关案例获第16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建成“岭南灰塑虛拟博物馆”,构建集灰塑作品展示和信息收集为一体的网上虚拟博物馆系统。联合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推出多项科普教育视频、微课,通过新媒体网络实现非遗可视化呈现及动态传播。
二是利用重大节庆活动举办非遗走秀、快闪表演、穿越非遗等形式多样的非遗体验活动。开展非遗“五在”,每年实现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等活动近300多场,营造非遗传承良好氛围。
(四)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推动打造旅游商品,指导灰塑、珐琅等非遗项目成功推出银胎珐琅袖扣、灰塑晴雨伞、灰塑系列箱包等多种旅游商品,促进非遗文创向旅游商品转化。推动钉金绣裙褂与时俱进,多次亮相广东时装周、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等品牌活动,发布非遗时尚融合创新作品。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招引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构建新型跨境创新产业园区,以传统手工艺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整理,促进非遗转化和文创IP打造,实施本土培优与人才引进并举,以供需精准匹配促高质量就业。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花都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