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3004号提案答复的函
花教办函〔2024〕58号
罗贤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区域医教资源,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的建议》(第3004号)收悉。我区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20日、8月29日进行了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政府引领,出台政策,建立‘立体心育’机制”的建议
我区坚持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成立“10号工作室·红心护苗”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团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组织部、 区委政法委、 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团区委等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广旅体局、 区公安分局、
区检察院、区法院、区总工会、 区妇联以及各镇街青少年工作部负责人,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筹领导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目前已出台《花都区“10号工作室·红心护苗”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花都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等相关文件,打造了青少年心理关爱“分级分类”服务、“10号工作室·红心护苗”青少年心理健康个案会商(全市首个)、数据监测分析等三大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排查、成长环境治理、心理服务热线建设、心理健康科普教育等四大行动,引入“N”个心理服务力量,打造区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建设、“10”个镇街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组建心理教育指导专家库,为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帮扶、教师及社工培训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并定期到区级阵地、各镇街、村居心理服务站、学校开展坐诊、指导等服务。组建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整合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驻区高校、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心理专业力量和青联联合会、爱心组织等社会力量,构建“党政部门牵头+家校社协同参与”的模式,开展心理知识科普宣传、心理辅导等志愿公益服务,形成“1+3+4+N”立体心育工作模式,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关于“加强宣传,做好引导,助力家长素养提升”的建议
我区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宣传,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氛围。例如,区委宣传部及时邀请媒体对我区推进学生健康成长力措施和积极成效进行采访,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平报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区卫生健康局、区妇联深入基层,邀请市、区精神卫生专家开展现场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游戏,多角度向居民尤其是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仅2024上半年覆盖学生人数3000多人,发放心理宣教知识折页及小册 2000 余份。经问卷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 85%以上,达到市级考核要求。区教育局每年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契机,开展校园心理剧大赛、优秀案例、团体辅导、心理海报、漫画、演讲等比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和心理游园活动,今年,区教育局联合区民政局、区卫健局、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举办了一场“校家社医”四位一体协同共育圆桌会议,共同探讨协同育人方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各中小学校利用好视频号、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矩阵,以图文、视频等表现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做好面向家长的心理指导,校家社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理性的精神生活。“花都教育”“花都心苑”等公众号以及“花惠家教”视频号宣传平台近1年来推送了将近200多条推文和微课,关注度点击率高达200万人次,同时通过开展“家教新知”系列讲学活动之“周五有约”活动,根据群众需求完成2次点单,开展讲座、互动、交流等活动,引导家长科学育儿。
在家长心理指导课程构建方面,区教育局持续构建我区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1+N+X”微课程,组建专班团队全力投入课程开发和录制播出。家庭教育大讲坛“家教新知”系列课堂(名师堂、三人堂、微课堂、能量堂、体验堂)课程,共推出“名师堂”17 期、“三人堂”5期、“微课堂”30集、“能量堂”48节,“体验堂”23节,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80万人次,在我区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充分认可;区妇联在“花都女性”公众号开设家庭教育微课堂,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成才观。
三、关于“整合资源,做好培训,做好心育队伍建设”的建议
我区所有的中小学校均100%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做到专职、专业、专用,同时在现有编制内加大招聘力度,逐年增加专职心理教师在编比例。我区专职心理教师主要以“一十百千”的模式进行分层分类督导培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制定计划,发挥15个心理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近200名专职心理教师共同成长。近两年,区教育局主动与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中心、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辅导中心沟通联系,每学期为我区专职心理教师提供督导培训。目前我区所有的专职心理教师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的培训机会,其中督导培训2次以上。由于我区财政非常紧张,“心理教师督导专项基金”短期内难以保障,希望能够早日设立。
为挖掘专业医院的功能,区教育局和广州脑科医院、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胡忠医院签订了“医教协同”合作协议,聘请了15名专家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同时与圣泉医院儿少科保持充分的沟通与联系,除了为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以外,打通了青少年心理问题转介咨询的“绿色通道”。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形成合力。加强与公安、卫健、妇联、民政、团区委等职能部门和各镇街的横向联系,充分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强化社会支持,增强心理专业机构力量及社区心理服务资源供给,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危机干预(含心理委员培训)资源,继续做好风险个案多部门联合会商,抓实抓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危机防范体系建设,对预警库学生做好“一生一案”跟踪辅导。开展专项调研,进行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分析复盘,充分利用好专家团队进行指导,深层次分析发生危机事件的原因与教训,健全完善心理危机预警、预防、干预工作机制。启动“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三)夯实专业化心育队伍。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能力。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在总编制内逐年增大专职心理教师在编比例,专职专用。继续推进专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对在岗教职员工开展常态性的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形成人人都是心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四)推动校家社合力联动。构建“正向教育”共同体,以正向教育理论和工具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培训为实施方向,以共同体为实施核心,通过“学习-构建-实践-指导-评价”等路径开发家长活力课堂和学生活力课堂。持续推动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完善校家社共育共治机制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加强校家社合力联动。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继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和家庭教育宣传视频,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环境;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和推动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准入,链接心理服务机构专家资源的专科力量,每周定期到各服务站点提供1小时免费公益的“心理预约—心理筛查—心理辅导”全链式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白名单,为后续心理治疗服务提供选择参考。
(六)进一步助力做好青少年心理关爱工作。依托团区委青年地带服务项目、区妇联“舒心驿站”、区民政局社工服务站、区卫生健康局心理专家讲座、区教育局心理名师送教到校等项目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一对一心理关爱辅导服务,同时推动中学全员导师制和中学驻校社工试点工作,营造多方联动、资源共享、服务融合的良性工作机制。此外,依托区青少年宫、区青年之家、志愿驿站等团属服务阵地,结合节庆节点及假期周末时段,广泛开展形式种类多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志愿活动,持续营造关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