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 热点解读

《花都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解读

发布日期:2021-12-21 16:53    文章来源:花都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 字体:   】  访问量: -

点击查看文件:广州市花都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花都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花都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坚持“规划”)正式印发,《规划》主要阐明了未来五年华都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创新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产业及领域、重点工程和主要任务,是“十四五”时期全区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战略定位

  《规划》根据广州市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和花都区自身发展的实际,“十四五”期间,花都区计划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强化创新要素驱动,智创引领“一区一城一港”建设,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及创新大格局。花都区将大力提升区域创新基础能力,稳步推进技术攻关应用,持续赋能产业链现代化,吸引高端人才聚集,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显著提升广深港、广珠澳创新走廊重要支点功能,成为广州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节点,深度融入广州创新发展大格局,勇挑深化广州创新轴内涵重任,将花都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先行区、创新产业示范区。  图片1.png

  二、发展目标

  《规划》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四大方面提出了9个具体目标。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指标属性

1

全社会R&D投入强度(%)

3.4

预期性

2

新型研发机构数(家)

4

预期性

3

市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家)

125

预期性

4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家)

2

预期性

5

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亿元)

50

预期性

6

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

58

预期性

7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

60以上

预期性

8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400以上

预期性

9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人)

120

预期性

  三、空间战略布局

  《规划》突出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度,围绕区内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整合,形成全区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错位发展,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一核一带五极”的创新大格局。   图片2.png

  四、重点工程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打造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计划,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


图片3.png  


  二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工程。建设基础研究平台、高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三是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争创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打造专业孵化器及特色产业园,建设面向港澳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图片4.png


  四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工程。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加大高质量梯次人才引育,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及培养计划。

  五是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工程。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大力推动美丽花都建设,大刀阔斧推进营商环境改革。

  五、主要任务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制度的顶层设计,不断深化科技创新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进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出行产业示范区。


  图片5.png


  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千亿级”集群,其中包括全力打造2500亿级汽车产业集群、1500亿级临空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1000亿级智能电子产业集群和1000亿级绿色建筑产业集群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业态新经济,科技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图片6.png


  四是引导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提升科技金融支撑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体制机制。

  五是促进科技创新合作联动,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与国外创新科技合作,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联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新格局。

  六是加强科普与民生科技,推动创新惠及社会大众。强化科普与创新文化的建设,增强民生科技领域的投入,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协调;优先资源投入;强化评估监督;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