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激活“三线”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能力
转载: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近年来,花都区通过激发“党建线、居民线、品牌线”发挥作用,有效解决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基础设施简陋、居民观念守旧、主观意识淡薄,精准分类率不高等难点、痛点问题,提升社会文明建设、平安花都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激活党建“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全区188条行政村全部建立村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推动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亲自抓,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党组织管理垃圾分类责任制度,压实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打通“区—镇(街)—村(居)—队(组)”四级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动脉”。
激活居民“线”,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为切入点,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积极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多方联合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做到垃圾分类全链条衔接,推动垃圾分类高效有序运转。积极引导“秀全大妈”“狮岭一家人”等10个镇(街)的“广州街坊”志愿者队伍,打造“党员+志愿者+义工”的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模式。
激活品牌“线”,广泛探索垃圾分类亮丽特色。探索建立“一村一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每条行政村设计一条农村垃圾分类参观线路,将垃圾分类设施设备与本村特色的历史遗址、人文景观、公共设施等点位相结合,打造垃圾分类品牌,持续深化“厨余垃圾不出村”经验推广,实现分类收集车辆及厨余就近就地沤肥处置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目标。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途径开展“环保达人之环保有嘻哈”“分类能手大闯关”“我愿意为垃圾分类代言”等宣传培训活动,拓宽“线下+线上”宣教渠道,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花都经验”,受到央视关注和报道。原创歌曲《变废为宝》《红绿蓝灰》等优秀作品被“学习强国”全国总台采用并推广。(温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