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再添五个口袋公园 方寸之地注入城市新绿
转载: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花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广州北部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之窗”“枢纽客厅”,城市化程度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窗见绿”成为人们的普遍期盼。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见缝插绿”,大力实施口袋公园建设,增加城市“绿量”,让居民走得进、坐得下、玩得开,在方寸之地勾勒出“诗与远方”。2023年共建设口袋公园5个,切实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里以前比较乱,垃圾遍地。现在这个口袋公园建好后,环境明显改善了,绿化环境好,而且就在家门口,我每天在这里晨练,特别方便。”住在附近的李奶奶说。
李奶奶口中的“口袋公园”是位于秀全街宝铼雅居西侧的悦享口袋公园,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悦动”为主题,在这里配备了健身器材,打造了缓跑径等运动健身场地,还设置了儿童游乐设施、特色休憩廊架,满足全年龄段的休闲娱乐需求,同时强化绿色空间与体育健身融合,在此种植了开花乔木,配植多种开花灌木和观赏草,打造四季常绿、错落有致,既能赏花观色、又能闻香观形的雨水花园,为居民建设休闲运动、观光漫步的好去处。
在悦享口袋公园数公里之外,还有一座占地约38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锦城口袋公园。考虑周边人口密度较大,居民游玩健身需求高,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聚焦儿童需求,打造“城市文化新客厅”之下的儿童友好空间,为儿童打造专属骑行道,新增设置滑梯组合、游乐沙池等儿童活动设施。还设置了健身器材、活动广场、雨水花园等配套设施,提升场地服务功能,营造全龄段、全时段共享使用的休闲活动空间,满足周边居民休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需求。
“口袋公园”虽小,但规划建设起来,大有学问。花都新添的五个口袋公园,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不同空间、地势、需求、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好去处。
嘉汇口袋公园位于新雅街嘉汇城东区旁,这里住宅、工业、学校密集区,人口密集,周边公园配套设置不足。针对这个问题,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通过建设口袋公园联通共享住宅区、工业区和学校,设置户外活动设施、儿童活动设施、健身步道、休憩小屋、雨水花园等,有效覆盖周边全年龄段居民的休闲需求。还充分保留场地原有植物——美丽异木棉,新植乡土植物,留住居民回忆;融入海绵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理念,在口袋公园中建设下凹式、集水型绿地,运用透水铺装等材料和措施,拓展生态涵养功能,让口袋公园四季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这个嘉汇口袋公园建好后,望过去绿油油一片,环境变得更好了。我每天下班后都会和孩子来这里散步,消除今天的疲惫,给明天充满电。”住在附近的王阿姨说。
口袋公园既要为城区增添新绿,也要兼顾乡镇居民的需求。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居民需求为中心,因地制宜打造了位于花东镇鸿鹤村的鸿鹤口袋公园和位于炭步镇水口村佛安公川巷社的川巷口袋公园。
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立足场地现状,在保护中创新,对鸿鹤口袋公园场地原有的户外运动设施、儿童游乐设施进行提升,新增乒乓球桌、象棋桌,丰富居民文体生活,打造兼顾休憩、游乐、健身功能的村落社交空间。改造树池裸露现状,新种植草本观叶植物作为点缀,实现“增绿”,留住乡村记忆,营造互通有无、联络感情的“榕树下”空间。
川巷口袋公园建设前缺乏场地规划,无法满足村民对休闲活动场地的需求,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整合景观与社交功能,为公园配备了篮球场、儿童游乐设施等,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活动场地的设置也满足了当地村民举办特色民俗活动的需求。
据介绍,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口袋公园选点布局到规划设计等各个环节,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意见,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邀请人大、社区代表和花都区社区设计师实地考察,调查摸清区位特点、周边环境、历史条件和现实需求;委托专业经验丰富的设计公司整体设计打造,聘请园林绿化专家科学论证,建设人民需要期盼的、规划布局科学实用的口袋公园。
接下来,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持续优化选点,增加口袋公园数量,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方寸之地,大胆使用标志性色彩,打造花都公园品牌,争取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真正做到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