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喜看花东侨乡新面貌 见证异域色彩大融合

发布日期:2020-01-15 11:50    文章来源:本网     【 字体:   】  访问量: -

  1月11日上午,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侠客岛记者组成采访组到花都华侨农场进行“喜看侨乡新面貌”专题采访报道,向全球华人展现花都侨乡的新发展、新面貌。

微信图片_20200115113740.jpg

  当天,人民日报采访组在区、镇相关人员带领下参观了花东侨文化中心,观看了印尼归侨联谊会、新马归侨联谊会、越南归侨联谊会的极具异域风情的歌舞节目,了解归侨的归国历程、发展历史和东南亚侨文化的落地生根、绽放光彩。之后,采访组深入到归侨家中了解他们的居住、生活、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据悉,广东省花都华侨农场始建于1955年3月,先后安置了来自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辖区面积14.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213人,其中归侨侨眷4800多人,199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花侨镇,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5年因花都区行政区划调整,将北兴镇、花侨镇(花都华侨农场)并入花东镇,同时挂广东省花都华侨农场牌子。

微信图片_20200115113952.jpg

  近些年来,花都华侨农场按照中央、省、市、区有关农场改革发展要求,加快农场的“三融入”(经济融入市场、管理融入社会、体制融入地方),农场现有的工业、农业、公安、教育、医疗等均实行由镇统一归口管理。利用毗邻白云国际机场的优势,大力发展空港经济,以此带动华侨农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和区相继出台加快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系列文件的政策优势,以维护归侨侨眷的利益为指导,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发挥人缘、地缘和交通区位优势,围绕“侨”字大做文章,增强“造血”功能,打好“空港牌”,吸引了海内外企业客商前来投资置业,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场改革发展的步伐。经过2007年的危房改造,目前已经全面解决了农场的住房、社保、医保、土地确权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让广大归难侨及侨眷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2019年,经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洛柴岗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成功创建成为广州市容貌示范社区,不断增强了归侨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大归侨已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医有所靠,农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侨文化发展有声有色,得到国家、省、市级侨务部门的肯定。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广东省侨办评为“和谐侨区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被国侨办评为“全国侨办系统先进单位”;2013年被国侨办评为“和谐华侨农场”、洛柴岗社区获得国侨办“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广东省文联授予“广东省东南亚侨文化艺术之乡”;2014年被广东省侨联、省人力资源保障厅评为“广东省侨界贡献奖”;2015年花东侨文化中心被国侨办授予“侨之家”牌匾、洛柴岗社区被国侨办评为全国侨务工作明星社区等。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