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龙墟市如旧桃花美名远播
在花山镇,两龙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都能说出一些与它有关的难忘的、美好的回忆。
在花都区花山镇,有一个交通便利、物产丰饶的村庄。这个村庄因“双龙戏珠”典故得名,名为“两龙村”。值得一提的是,该村桃树种植面积甚广,是远近闻名的“桃花村”。
村名由来 相传源于“双龙戏珠”传说
相传,花县(今花都区)有两座山,东西走向,向南边延伸。两山之间有一村庄,成“双龙戏珠”之势,因此得名“两龙村”。两龙村内“龙”元素众多,有以“龙”为名的多条城市主次干道,还有以“龙”为名的传统百年墟市,街头巷尾的灯柱装饰、彩色墙绘更不乏游龙装点。
两龙路是两龙村的交通主干道,沿线有学校、市场、政府部门等。两龙大街、两龙东街、两龙西街、两龙南街、两龙北街、两龙中街等道路沿线商铺林立,是花山镇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两龙村因何得名?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了解到,虽然各种观点对路名起源有不同说法,但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双龙戏珠”这一传说。
花山镇两龙村党总支书记刘悦法是土生土长的两龙村人。他告诉记者,两龙村原为荒地,开荒后建成寨边村,后来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中吉祥物“豸”的寓意,寨边村更名为“豸边村”。清光绪年间,结合村子地势,村民又将该村更名为“两龙村”并一直沿用至今。
百年墟市 墟日设定有段有趣的故事
据了解,花县建县之时,花山镇境内仅有平山墟、三八墟两大墟市。至20世纪初,当地又发展了平山墟、花城墟和两龙墟。1937年至1938年间,日军多次空袭花山地区,三个墟市均受到极大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两龙墟后来居上,如今已成为花山镇乃至花都区最大、最热闹的墟市。
在《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州花都卷》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两龙墟的传说。相传在清咸丰年间,大珠村一户人家搬至两座山(据称为青龙山和白龙山)山脚下,两山之间有一块珍珠石,正好形成“两龙争珠”之势。这户人家定居后,家族一直兴旺,吸引越来越多人到山脚定居,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墟市,这就是两龙墟最早的雏形。同治年间,两龙山附近20姓村民合办悦贤书院和广惠善堂,小墟市乘势而起,逐渐兴旺发展。如今的悦贤小学亦由悦贤书院得名。
关于两龙墟具体起源于何时,各方说法不一。《花山镇志》记载:“清同治十二年间,由沥村人发起……圩中心有一大石露出,形如珠状,似双龙弄珠,故名两龙圩。”至于《花县志》《花县商业志》等,则多述两龙墟后期之事,对何时建墟语焉不详。
据介绍,两龙墟墟日为每个月尾数逢四、九的日子,这当中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有一天,一农民挑着两个铁丝笼去墟市赶集,每个笼里各装着两只小狗。农民沿街叫卖:“两笼四狗,两笼四狗。”“两笼四狗”和“两龙四九”同音,村民认为寓意吉祥而且十分好记,因此便将两龙墟墟日定为阴历每个月尾数逢四、逢九的日子。
刘悦法说,为方便记忆,近年两龙村将墟日调整为阳历逢四、逢九的日子。
旧墟盛况 清远佛冈村民骑车来趁墟
早年间,两龙墟位于两龙大街,这是一条不算宽敞的骑楼老街。旧墟昔日的盛况,给刘悦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在墟市上买的。现在那条不起眼的两龙斜路,以前就是专门卖衣服的。门槛石、小狗、棉被布料……各种东西都能在墟市上买得到。”刘悦法说,两龙墟名气大、口碑好,不仅周边村民喜欢来趁墟,就连清远佛冈的村民也会推着木轮车、骑着自行车赶早来趁墟。
“我嫁来花山之后才知道这里还有墟日,非常兴奋。”“小时候的两龙墟,街上密密麻麻都是人,那时候才几条小街,转个身都会撞到人。卖竹竿的、卖缸瓦的……”“墟市上有很多好吃的,凉粉、土茯苓膏、客家大嫂砵仔糕,还有大叔挑担过来出售的桶装豆腐花,想想都流口水……”在花山镇,两龙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都能说出一些与它有关的难忘的、美好的回忆。
在两龙大街,有家七八十年历史的花山供销社两龙照相馆。照相馆店主关振康留存了不少记录两龙墟热闹场景的黑白照片。作为专业摄影师,他和两龙墟的故事比别人多出几分温情。
关振康说,花山镇是重点侨乡,特别是儒林村和红群村,有不少旅居巴拿马的海外侨胞。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常有侨胞的亲人到他的照相馆拍全家福。“那时候打一通海外电话太贵了,大家不舍得。于是大家会在趁墟的时候拍全家福寄往海外,让大洋彼岸的亲人看看照片……”
1993年,随着106国道的开通,花山镇的车流人流越来越旺,两龙墟从两龙大街搬到几百米外、紧邻菊花石大道和两龙南街的两龙市场(现花山市场)。
两龙南街 夜市繁华热闹充满烟火气
逛完两龙墟先别急着离开,到下午五六点时再来逛逛两龙南街,这里将变换成别的光景。白天,它是西接两龙路、东接菊花石大道的双向四车道干道。夜幕降临时,它则变身繁华的灯光夜市,200多个摊位有序排开,充满烟火气。
走进夜市,商品琳琅满目,小吃香气扑鼻,灯光五彩缤纷……一个个流动摊位整齐排列,一辆小车就是一个别致的小商铺。星耀两龙灯光夜市负责人叶景豪介绍,夜市开业后成为周边居民和企业员工的休闲好去处,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体验,最高峰时人流量达3万多人,即使平日每天也有近万人前往。
小小夜市,充满商机,生意较好的档口收入可达到预期。农历新年后,灯光夜市还将新建“星耀两龙”地标性门楼建筑。
据了解,相比两龙墟,去年下半年开始营业的星耀两龙灯光夜市年轻得多。“两龙村周边有多个工业园区,工人上夜班的比较多,晚上消夜的需求比较大。渐渐地,花山市场两龙墟周边就形成了一个摊主自发摆档的夜市。”花山镇工作人员说。去年,花山镇与区属国企花都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灯光夜市。“我们重新修复了坑洼的路面,新建大理石人行道,修葺路边灌木,完善设施配套,一体化建设各摊位。”该工作人员表示,在管理上,将夜市选址在商铺较多、避开居民区的两龙南街,科学划分服饰、日用品、休闲、烧烤、小炒等功能区,解决了以往噪音、垃圾扰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