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 ,聚能成势决胜千亿产业目标
花都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将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培育打造”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工作要求,锚定光伏、储能、氢能三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和新能源产业“万亩千亿”大平台。2023 年,该区共签约 27 家新能源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 620 亿元,预计达产年营收近 1200 亿元。
一、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新能源产业高能级大平台。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实施方案,规划超 10 平方公里土地用于“绿能谷”建设,构建“一区两片三 基地”产业空间布局。强化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在花都中轴线 CBD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总部集聚区,构建西部智能新能源片区和东部临空数智港片区,推动形成光伏产业、储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氢能源产业三 大产业基地,实现新能源产业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节约高效,搭建起辐射湾区、面向世界的“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平台。预计到 2030 年,该区可形成 3000 亿级产业集群,年税收超 50 亿元。
二、精准招商引资,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条补链强链。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组织区领导挂点重大项目,成立招商工作专班,通过靶向招商、中介招商、 以商引商等形式扩大“招商朋友圈”,成功引进高景、 赛拉弗、亚玛顿等新能源产业及配套项目,业务范围覆盖产业“上游”正负极材料研发、“中游”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下游”具体场景应用,构建新能源研发、 生产、销售、交易、能源电子等全产业链条。积极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峰会,邀请权威专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央企、国企参加,搭建“政、产、学、研”一体高端合作平台,不断促进产业上下游对接合作,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超级基地。
三、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能源项目快速动工投产。落实招商项目经理、暖企专员等制度,组建专业团队提前介入对接项目需求,安排专人跟进保障,及时开展调度,为企业项目提供精准指导,“护航”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全过程。推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防工程报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等“五证联办”服务,将申请材料由原来 29 项缩减为 15 项,办证时间由原来40 个工作日缩短至 6 个工作日,并向重大产业用地项目提供“一对一”全程免费代办服务,推动项目签约后即进入建设“快车道”。如全市首个光伏组件项目硅片“独角兽”——高景 16GW 光伏组件产业园“首块光伏组件”下线,实现项目从动工到投产仅用时 75 天。
四、引导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依托已有的汽车产业基础,积极开辟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赛道,在花都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近4000 亩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区,布局滴滴自动驾驶、禾多科技总部、法雷奥抬头显示、北醒激光雷达等项目,加快构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大生态,助力汽车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传统汽车整车制造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推动东风日产 20 万辆新能源车制造项目顺利投产,鼓励启辰品牌积极研发推出“大 V DD—i 超混动”“VX6 纯电”“氢境氢能”等车型,助力启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同比增长 47.8%,实现产值同比增长 83.8%。 未来三年,东风日产将推出 8 款电驱化车型,全面释放20 万台新能源车产能,全力打造 2500 亿级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