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管“三资”,花都唤醒“沉睡”的农村家当
“点开这张图,各村登记的产业、资产、资源信息都可一键查询。”花都区农业农村局正用“一张图”动态展示全区的农业农村产业资产状况。
近年来,花都区不断强化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数字化转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农业农村产业及集体资产相结合的可视化“一张图”,打造“花都智慧三资”,实现全区农业农村产业可视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有力提高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效率,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摸清家底、管好家当
据了解,农村集体资产涉及种类多、分布广、形态各异,传统方式掌握的信息和资料相对孤立、直观性差,土地资源和经营状态等数据不稳定且整合困难,给统筹开展农村“三资”监管和农业农村招商等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和不便。
围绕管住、管好、管活农村“三资”,花都区瞄准监管“痛点”“堵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精准测量”技术及智能化手段,全面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系统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形成集分布、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农村产业资产“一张图”。
“一张图”包含政府监管、农业农村产业资源管理、生产数据采集分析等模块。“点开这张图,各村资产位置在哪里、类型有哪些、集体收入多少、企业类型数量、经营状况怎么样,都一目了然,竞投人可以通过网上‘踩点’查看相关资产情况,提高交易效率。”花都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此外,平台还能自动整合闲置资产、资源信息,自动将用地情况归类,对经营现状与农村承包地确权等现有工作成果进行叠层比较,形成直观分析数据图等,为全区统筹农业产业招商、优化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持。目前“一张图”共调查录入资产合同共25823宗,其中,物业类资产6842宗,资源类资产18981宗。
集成管理、立体监督
通过建设“一张图”,花都区对全区农村“三资”进行“大起底”,将该纳未纳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及时补录到区“盘子”里,对交易合同面积不符等问题,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守牢集体资产“钱袋子”。平台实现实时监测,通过自动生成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现状及经营合同近年到期信息,及时预警提醒即将到期的合同,从源头上杜绝村干部牟取私利等行为。截至目前,通过“一张图”发现未录入资产3845宗,目前已全部补录完成。
“一张图”的动态集成展示,使得每一笔交易都在阳光下进行,资产信息可以以列表形式导出,方便职能部门随时掌握各镇(街)或村(社)产业、资产、资源等综合信息;还能用不同颜色展示集体资产的闲置、已出租、待租等不同状态,有利于及时发现全区长期闲置资产、租金价格异常资产等情况,有效堵塞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漏洞,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迭代升级、“云智管”赋能
“通过‘云智管’系统,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完成时间由原来的34-41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20个工作日,效率提升了40%-50%。村民议事再也不用受工作日和地域因素影响了,上系统就能表决,非常方便。”花东镇村干部李大姐说道。
2023年,花都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在“一张图”基础上,通过多部门资源整合、多模块系统融合、多形式加强保障,建成花都区农业农村产业“云智管”系统,开启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管理新里程。
据了解,系统聚合了农业农村产业及集体资产相结合的可视化“一张图”、农村“三资”管理网上办公系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股权管理系统、网上表决等子系统,全面优化提升了原有管理模式,将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各环节从“线下”全面转变到“线上”,打造资产“云查询”、业务“云办理”、交易“云审批”、资金“云支付”、议事“云表决”等便民服务“花都速度”,实现“三资”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改善全区营商环境,节省群众办事审批时间,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此外,花都区还通过全面推行财务结算“村务卡”、农村防伪二维码收据,推进集体资产交易全部云竞投、全程电子化,提升“三资”监管能力。积极探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班子“任命制”,实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闭环监督等制度,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花都区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成功交易共1004宗,标的交易底价总额25.06亿元,成交总额30.63亿元,溢价率22.23%;花城村、两龙村等12村上榜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区共4镇33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