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驻太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聚起“红色引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层层叠叠的欧家梯田如同大地的指纹,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节日庆典上,雄狮舞动气势磅礴,展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2021年7月以来,广州市花都区派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花都区驻太保镇工作队”),工作队由花都区花城街牵头,相关单位配合组成,以党建为引领,紧扣“百千万工程”发展要求,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年间,太保镇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花都区驻太保镇工作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党建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工作队党支部通过培养发展党员、培养“三农”人才、创建党建品牌等措施,有效激发了镇村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截至目前,工作队已培养发展党员1名,培养考取乡镇公务员2名,创建了“红联大共建 镇村企同兴”党建品牌,该品牌被12个友邻工作队复制推广,并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媒体宣传报道36次,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鲜红旗帜。
红联共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花都区驻太保镇工作队主动牵头开展“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主题活动,并创建了广清“红联大共建 镇村企同兴”工作机制。
该机制通过“1(镇或村)+Q(企业)+D(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结对共建模式,组建 “红联共建 村企同兴”和“红联共建 镇企同兴”原始小组,广泛开展“六共”活动(党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党员共训、难题共解、合作共赢)。
截至目前,已有42家企业参与到该机制中来,捐款捐物100余万元,消费帮扶300万余元,覆盖9个镇、村、社区,惠及22个经营体和2000个农户。同时,该机制还吸引了花都区内外多家企业参与,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活动的纵深发展。
守牢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为防止脱贫户返贫,花都区驻太保镇工作队建立了完善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通过逐户走访,对其吃穿、教育、医疗健康、住房、就业、收入支出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详细记录各项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制定产业帮扶措施。
截至目前,已有8户27人监测户达到稳定退出标准,消除了返贫风险。同时,工作队还组织举办了劳务输出、南粤家政、南粤技工、粤菜师傅等培训36次,培训已脱贫人口620人次,帮助126名已脱贫人口实现就业,有效提升了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绘就绿美乡村画卷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花都区驻太保镇工作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他们着力提升太保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的基础设施水平,满足耕作需求,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同时,积极协调各自然村建立健全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目前已完成70%以上的整村厕所改造提升。
此外,工作队还推动饮水安全保障政策落地见效,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合格率达100%。在上坪村等地,工作队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绿化活动,着力打造“红联共建”特色主题林,共种植各类苗木260棵,打造“美丽庭院”,为太保镇绘就一幅生动的绿美乡村画卷。
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依托当地优质资源,花都区驻太保镇工作队积极对接镇区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工作队依托莲塘狮舞文化基地、丰乐公司“以工代赈”项目,带动脱贫户就近就业人数达120人。
工作队协助太保镇举办 “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连山稻香梯田暨龙狮文化”系列活动,吸引超万名游客前往参加,大幅提升太保镇当地民宿和商户的季节性收入,进一步擦亮太保欧家梯田旅游名片。
同时,工作队积极引导太保镇与电商平台、消费企业对接,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截至目前,上坪村陈皮橘种植基地已完成树苗种植工作,预计三年内将产出良好经济效益,为提升上坪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带动太保镇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花都区驻太保镇工作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将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在太保镇的生动实践。他们以“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特色发展、农文旅体融合”为发展定位,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更为太保镇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是花都区推动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落细落实的重要一年。未来,工作队将继续乘风破浪,以“红色引擎”与“绿色旋律”引领乡村振兴,让太保镇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