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食品安全提示

发布日期:2025-03-28 14:27    文章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字体:   】  访问量: -

  近期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为预防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引发中毒事件,花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切勿采摘、买卖、食用野生蘑菇!

  一、野生蘑菇风险警示

  1.剧毒致命风险高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肉眼难以辨别毒性。许多剧毒蘑菇(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菌)仅需50克即可致死,且中毒后尚无特效解毒药,死亡率极高。

  2.中毒症状隐匿性强

  误食毒蘑菇后,初期可能仅出现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易被误认为肠胃炎。部分毒素潜伏期长达6-24小时,一旦延误救治,将引发肝肾衰竭甚至死亡。

  3.常见认知误区

  ❌ "颜色鲜艳的才有毒" → 白毒伞等剧毒蘑菇通体雪白

  ❌ "高温煮透可去毒" → 多数毒素耐高温,烹煮无法破坏

  ❌ "动物吃过的没毒" → 人与动物生理结构不同,无法参考

  二、警惕这些"致命杀手"

图片1.png

  1. 致命鹅膏菌(白毒伞)

  · 特征:菌盖纯白色,菌柄有菌环,基部膨大呈球形菌托

  · 毒性:含剧毒鹅膏肽类毒素,50克可致成人死亡

  2. 灰花纹鹅膏菌

  · 特征:菌盖灰褐色带放射状条纹,菌柄有灰色鳞片

  · 毒性:中毒后72小时内出现"假愈期",易错过抢救时机

  3. 亚稀褶红菇

  · 特征:菌盖浅灰色至灰褐色,受伤后变红色

  · 毒性:导致横纹肌溶解,引发急性肾衰竭

  三、安全食用提示

  1.不采不买

  农贸市场、流动摊贩售卖的"野生蘑菇"均存在安全隐患,请选购正规商超的栽培食用菌。

  2.聚餐慎食

  餐饮单位严禁加工野生蘑菇,消费者如发现可拨打12315进行举报。

  3.紧急处理

  误食后立即做到:

  ✅ 立即催吐并携带剩余蘑菇样本送医

  ✅ 保留呕吐物、排泄物供检测

  ✅ 切勿轻信"偏方"延误救治

  生命只有一次,莫让"尝鲜"变"尝险"!

  花都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监管,也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