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2-01-12 16:35    文章来源:本网     【 字体:   】  访问量: -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体旅融合发展,认真落实本年度工作部署要求,做到文化旅体事业持续优化、市场繁荣稳定、产业不断发展。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聚力惠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开展“减材料、做实事、省心办”专项行动,优化我局审批事项42项,我局7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最多跑一次,时限压缩率达94.57%,即办率达84.9%。积极推进区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新图书馆智能化系统等配套建设项目,新图书馆在12月底试运行。健全图书馆“1+N”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增设6间图书馆分馆。完成局本级11项“办实事”4项、微项目7个、微心愿106个。6月,派出270余人次支援11个村(约5万人)的核酸检测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2.优化提升区内文化设施大力推进“三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建设,实现区内省特级文化站全覆盖。下拨经费308.22万元用于保障区图书馆、文化馆、街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的正常免费开放。着力加强对区内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的评估工作。完成对光禄大夫家庙原有展览的扩容提质,修缮并开放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旧址。组织公益演出、展览、培训、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近570余场次,惠及市民群众50万余人次。

  3.保障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围绕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对10个街镇、251个村(居)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情况、10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和10个社会体育指导服务站为民服务保障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后,下拨经费109.5万元保障各站点完成服务工作。下拨各镇街60万元经费用于2021年新建和维修维护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及健身器材。在公共体育场馆试点投资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开展专业培训,进一步保障群众的急救需要。同时,推进230公里“北回归线的足迹——醉美花都健身步道”和2021年花都区智能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运动训练环境。

  4.惠民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市体育场馆惠民“双十四”政策,调整各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时间,全天免费开放室外篮球场9片、乒乓球场10张,并对花都体育中心乒乓球场进行了翻新改造。截至11月,各场馆实行免费开放时间共计约 20631小时,低收费开放约3408小时,共接待健身群众约65万人次,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健身锻炼需求。

  5.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围绕建党百年主题,举办了花都区红色电影海报展、“寻先锋印记 守百年初心”作品征集等活动。举办“公益岭南”国学冬令营及夏令营、丹青陶韵——2021花都区首届书画陶艺创作展览、广州市群众文艺精品巡演和群文公益讲座,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花都合唱节”等文化活动。先后举办花都区校园体育技能视频大赛、“市长杯”羽毛球系列大赛、区第十八届体育节健身气功比赛、摇滚马拉松赛、幼儿体操赛、乒乓球赛、武术比赛等体育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

  6.因时制宜推出旅游惠民。举办“留花过年 游礼相伴”活动,发放春节留花旅游“大礼包”共29.8万元。以5·19中国旅游日为契机,推出“花清联游”旅游惠民政策,发行“广清惠民旅游年卡”。开展促复苏迎发展文旅系列惠民活动,推出融创文旅城欢乐游、暑期亲子研学游、“游礼花都 爱满全城”欢乐采摘游,举办“游购花都 有你着数”直播等活动,开展旅游消费惠民。

  6.建设花都区应急广播系统。有序组织了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研讨会,研究应急广播建设方案,并邀请相关单位观看应急广播系统模拟场景,听取意见反馈,与区融媒体中心共同修定完善了《花都区应急广播系统方案》。

  致力创精品,高效驱动工作出新出彩

  1.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完成创作及排演的文艺作品共20个,其中,原创歌曲《逆风飞扬》入选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大路长歌》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寻找广东原创好歌曲”优秀歌词和优秀扶持作品,我区首部大型原创红色音舞诗剧《历史的天空》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我心向党 共绣红旗”之“七个一百”系列活动在学习强国进行了8次报道,实现以红色文艺精品献礼建党百年。同时,抓好文物活化利用,打造了“耕读小镇”“花山小镇”和岭南古村落小镇等,创新开展花都区博物馆馆藏黑胶唱片数字化工作。

  2.打造体教融合模式。积极探索实施“体教融合、区队校办”选材培养模式,认定区秀全中学等9所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区“体教融合、区队校办”初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特色体育项目品牌打造和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提供支撑。在2021年广州市第十八届青少年运动会中,花都区代表团共斩获金牌120枚、银牌79枚、铜牌75枚,团体总分5055分,圆满完成赛前制定的保六目标。

  3.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制定《花都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七溪地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其三合一香器荣获“2021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梯面镇创建“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港头村、塱头村、洛场村分别成功创建省、市的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北迹露营1号和七溪地获评“广州十佳婚庆旅游景点”、九龙湖度假区获评“广州十佳婚纱拍摄点”、溪云香宿获评“广州十佳蜜月民宿”,岭南礼饼获评“广州市十佳婚宴伴手礼”。完成一批民宿登记服务,其中,溪云香宿、月上海棠竖琴民宿获评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

  4.升级旅游品牌形象制作原创歌曲《留在花都过大年》《畅游花都》,开展新春旅游直播秀及自驾游。打造旅游节庆品牌,举办“花漾花都 畅游金秋”“爱in花都”婚庆体验游、景区剧本杀体验游等活动。宣传并提升“花漾花都”旅游形象,参加广东国际旅游博览会,发布升级版花都旅游IP,做好“花都文旅”公众号、抖音号、“智游花都”小程序运维,设计推出一批花都旅游宣传品和微信表情包。

  着力促合作,全面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1.保障文体旅行业稳定建立健全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上企业信息库,全年共受理行政许可申请147件,处理12301旅游平台旅行社分社、网点相关申请事项10件,办结率为100%,未收到有差评、投诉现象。我区163个体育彩票实体店销售达22519万元,同比增长68.80%,在广州市各区排名第六,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基本任务。国庆假期,融创文旅城接待游客约28.28万人次,同比增长0.53%,营业收入约3077万元,同比增长20.16%。

  2.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融创文旅城新业态项目建设有效,融创大剧院五一正式开业,打造了文商旅产业发展新引擎、城市夜间经济新地标。广州北站免税商业综合体项目有进展,中旅投资已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并在区内完成公司注册、项目方案设计、地质详勘测算。九龙湖“湾区”中旅世界项目的控规调整方案已获得广州市批复同意,现已完成收购工作。利用社会力量,投资10亿元,于4月启动建设花都数字文化创意园,着力构建湾区数字文化产业交流的中心点。

  3.推进文旅合作建设。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花都区)实施方案》,举办合作区自驾游、千里“骑”游、广清徒步、“花清联游”推介会等活动,实现花清合作区内“串门”游,引导刺激旅游消费,发挥了合作区先行启动区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主动对接中铁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复星南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原乡文旅集团、北京中军天信公司(乐高)等企业到我区考察旅游资源;与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共享共建协议书》,在宣传推广、活动组织等方面开展合作。

  4.促成体育产业合作。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制定了2021年至2022年期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  广州万达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协议》,目前正待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为响应国家“3亿人上冰雪”号召,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指导举办2021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滑雪精英大赛分站赛,助力融创雪世界打响华南地区“冰雪运动”品牌。积极打造花都区“世界级”跳绳品牌,我局与上海大健石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2021-2025年国家级及国际级跳绳赛事承办框架协议》,商定“每年在花都区举办一届国家级跳绳赛事”。

  5.扶持旅游民宿发展组织省、市旅游奖励扶持资金申报,共获得上级扶持资金655万元。制定《花都区民宿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解决民宿发展难点痛点问题,优化民宿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旅游人才支撑,成立广东省民宿人才培训基地和花都区民宿专家智库,破解人才瓶颈。5月,举办民宿招商大会,邀请了国内80余家知名民宿企业参加,有效促进各地民宿投资者自发组织到我区等开展考察、洽谈;同时,成立花都区民宿招商服务中心,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

  合力谋发展,深层激活文旅发展潜力

  1.探索“非遗+”新路径。完成对我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调查工作,公布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区级非遗项目7个;推进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申报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推进藏书院村、花东学校、贝雅国际文化传播(广州)有限公司3家单位被评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1-2023年)。创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吸引逾2万群众参与,有效营造了关注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2.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游,推动七溪地、宝桑园、花山小镇等提质升级,策划并推出3条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线路,支持举办赤坭春耕节、踏春赏花摄影征集等活动。发展红色游,推出“赏春花读历史”“重温红色历史 传承奋斗精神”等主题旅游线路,开展“重走百年路 寻访红色经典”活动。发展夜游,融创文旅城推出“大马戏”“极光秀”“造浪音乐节”及巡游表演,红山村开启山村灯光秀表演,芙蓉旅游度假区内举办荧光夜跑,洛场村百年碉楼打造鹰扬堂光影艺术空间,花都湖举行“靓”灯仪式,打造了“四季岭南”沉浸式光影秀。

  强力抓监管,有序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1.严抓行业市场监管。结合节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日常检查和联合检查,开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源头治理工作,对重要宾馆、星级酒店、电器商城、五金商铺、家电维修店等开展地毯检查清理工作。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年组织开展13次本部门检查、2次跨部门联合检查,随机检查了240家企业,均按要求进行了平台公示。

  2.强化文物保护利用。一是积极争取市、区文物保护资金共345万元,用于资助各镇街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文物修缮工程验收和中期检查,推进徐公祠修缮工程和华侨中学思明东校前座修缮工程。二是依法梳理全区52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直接责任人和管理人,压实责任,并制作安装国有和集体所有的43处区级文物单位的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牌。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委托第三方对全区文物定期巡查,基本实现文物一张图管理和标准化巡查,初步形成不可移动文物风险防控机制,指导好文物安全和抢修工作。四是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完善《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资政大夫祠藏品库房清点调查。

  3.规范体育组织管理。年初对全区40家体育场所及赛事活动进行了全面系统安全生产大排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了各个项目体育场所按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抓好落实。5月,督促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12家健身场所及时整改。同时,加强对社会体育组织党建入章程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完成了63家社会体育组织的2020年度报告前置审查工作,指导花都区马拉松跑步运动协会成立党支部,进一步规范社会体育组织的管理。

  全力抓抗疫,坚决筑牢人民安全防线

  1.用心用情做好入境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区文广旅体局牵头负责花都区入境人员服务组的工作以来,未发生入境人员脱管、交叉感染的情况,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截至9月5日,累计接待入境人员118867人,接待人数居全市第一,承担的入境人员接待任务全市最多、最复杂。首创“1+1+2+3专班”模式,实现接机、转运、安置、健康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在全市率先试点机器人送餐服务,并联动多部门向集中观察人员进行人文关怀。

  2.对标对表做好文化旅游体育疫情防控专班工作。8月23日我局牵头成立了区文旅体防控专班,制定完善了专班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了横向纵向、分行业分级防控工作,明确检查机制,落实领导带队的文旅体场所检查。严格控制文体旅活动,上半年延缓赛事活动6场、文化活动13场。圆满完成广交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启用“112”机制,打造“集中居住”模式,摸查客商底数,狠抓疫情防控提档升级。积极推进疫苗接种,摸清文体旅行业底数,截至11月26日,应接种10593人,完成第一针接种率100%、第二针接种率99.46%。

  3.落实抗疫所需场所征用工作。3月,花都东风体育馆、花都体育馆、花都体育中心先后被征用为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场馆迅速转变功能,为疫苗接种工作提供良好的场所;截至10月,共计完成4.2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采样、完成超过90.8万人次疫苗接种保障工作。同时,征用了区内13家酒店为密接人员隔离酒店,有效解决本土疫情隔离酒店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专业人才十分短缺。一是目前旅游办工作已交接至我局,而原办公室人员均借调在外,开展工作困难乏力。二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尤其文艺创作、编剧、导演、舞美人员严重匮乏,街镇综合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已成为文化行稳致远的瓶颈。

  (二)重点项目推进缓慢。一是新图书馆配套建设项目聘用人员及物业管理经费希纳入区财政预算予以落实,需督促保利公司尽快完成装修及场地移交,需请相关部门规划(电)单车停车位。二是北站免税商业综合体、九龙湖“湾区·中旅世界”、数字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因规划用地、报建手续等问题,推进进度较为缓慢。

  (三)文体旅市场及活动发展受限。受疫情影响严重,文旅体线下活动开展困难,文体娱新业态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玖的电竞科技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创意园、互联网文化企业等新兴企业发展规模达不到规上企业标准。

  (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城乡差距较大,乡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提质升级尚未全面完成,服务功能还不完善;全区10个镇街图书馆分馆因无法保障运行经费,导致服务效益低下、群众口碑不佳。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党建工作效果。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继续深化学习,认真推动区、局民生实事项目取得实质成果;以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学习教育活动主题,督促指导行业党组织规范化发展;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区图书馆、大剧院等大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指挥棒作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结合创卫、禁毒、扫黄打非宣传活动等主题继续推进送文化下乡活动。积极打造“天王故里”、花都合唱节等特色公共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引导“非遗+”业态创新发展,建立非遗手艺人传承队伍,鼓励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保护发展好灰塑、广州珐琅、钉金绣等文化精粹。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对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活化利用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开展2022年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计划申报,推进洪秀全故居内三处建筑修缮工程。

  (三)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指导融创文旅城、七溪地、红山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桑园、赤坭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推荐条件成熟的村镇创建特色村、示范区等。组织做好旅游展、民宿大会等活动,推介花都特色旅游资源。继续推广“广清惠民旅游年卡”,引导旅游消费。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完善旅游标识体系,更新维护旅游交通标识牌,继续做好智游花都小程序、花都文旅公众号运维。

  (四)打造特色体育活动品牌。以打造230公里花都登山健身步道为契机,以一年一度穿越广清山野徒步活动、醉美花都行徒步活动、全国徒步大会、广州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为重点,打造花都区山旅徒步特色品牌。着力打造我区摇滚马拉松赛事名片,继续做好中超联赛第二阶段的赛事,踊跃参加省市健身气功等系列赛事活动。加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计划在各镇街新建和维护公共体育设施及健身器材共158件,在体育中心新建一批智能健身设施。进一步规范“一站两点”(文体站、社会体育指导员站、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展全民健身科学大讲堂活动,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工作人员培训。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支持学校向“一校多品”发展,构建中小幼“一条龙”体育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助推文体旅深入融合发展。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相关帮扶政策落实到具体企业。支持中小微文体旅企业发展,通过信易贷等平台促进企业资金流转。通过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夜间经济、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等各类活动,加强重要时段花都旅游、娱乐、消费宣传。推动文体旅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文体旅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商”等产品和服务,支持文化企业和知名网络营销企业合作,开展“云上剧场”“云上非遗”“云上文创”等,拓展线上消费,助推传统文旅行业转型,摆脱困境。

  (六)严抓文体旅行业安全监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完善区文旅体场所疫情防控常态化检查和交叉检查督导工作,进一步动员并督促完成“第三针”疫苗接种,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把握国内疫情发展态势,严控大型文旅活动、跨界旅游,摸查涉疫人员。开展文娱场所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文旅体行业服务技能培训等,着力提高行业工作人员的合法经营意识和疫情防控意识。继续加强文娱市场监督管理,规范经营秩序,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促进文体旅行业的安全稳定、复苏发展。

  

                                                                                                                                                          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12月28日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