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别焦虑!中西医合力守护孩子们的甜美梦乡→
在繁忙喧嚣、节奏飞快的现代都市生活中,青少年们在学业和心理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重重压力之下,失眠与抑郁的问题如同暗夜中的阴霾,悄然侵袭着许多青少年的心灵与身体。
让我们联动中西医的智慧,以更加细腻与全面的方式,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睡眠健康环境!
本文作者:
张红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睡眠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指导专家:
刘恩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睡眠心理科主任医师
01
西医视角下的专业治疗
西医以其科学的诊断方法和精准的药物干预,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力量。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量表、症状自评、父母养育方式、防御方式等,医生能够迅速锁定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①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和抗抑郁药物,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缓解症状,帮助青少年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和情绪状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药物的使用都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② 认知行为疗法:CBT-I(认知行为疗法-失眠)有助于调整对睡眠的认知,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③ 心理支持:辩证行为治疗等心理疗法能够教会青少年如何管理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④ 物理治疗:如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等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可以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睡眠质量。
02
中医传统疗法与个体化调理
中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为青少年睡眠健康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解决方案。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理身体内在的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失眠与抑郁的青少年,中医会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表现采取不同的策略:
① 中医调理
中医古方如丹栀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依据个人体质进行灵活加减,调和阴阳,促进身心健康。
② 子午觉
中医主张“睡子午觉”,即晚上11点前入睡,午间小憩,此时阴阳交替,能高效修复大脑与脏腑;针对课业繁重的学生,建议采用“分段式补眠法”,即晚睡不超过11点30分,午间闭目养神15分钟。
③ 穴位按摩
神门穴(腕横纹尺侧凹陷处):睡前揉按3分钟,宁心安神;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调节肝脾肾,改善多梦盗汗;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配合太冲(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前方凹陷处)可以疏肝理气。
④ 药食同源调养方
甘麦大枣茶:由甘草、浮小麦、大枣组成,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适用于心气不足、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心悸、烦热等症状。
酸枣仁茯苓粥: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茯苓则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将酸枣仁与茯苓同煮为粥,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症状。
03
生活方式的调整
① 规律作息:坚持一个时间表,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即使周末也不例外,有助于调整生物钟。
② 适量运动: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最佳的运动时间是早上或下午,定期的身体活动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③ 减少屏幕时间:睡前减少电子屏幕的使用,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要使用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或其他屏幕,避免蓝光对睡眠的干扰。
④ 营造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凉爽、黑暗且宁静,有助于更快入睡。
04
家庭的支持与陪伴
① 情感支持:家长应成为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敏锐捕捉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② 共同作息:全家同步作息,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睡眠氛围。
③ 音乐疗法: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等,可以舒缓压力,增进家庭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