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致敬医师节 | 尚平:花都人医骨科学科带头人 45年诠释医者仁心

发布日期:2023-08-25 18:02    文章来源:本网     【 字体:   】  访问量: -

图片

尚平

花都区人民医院外科首席专家、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医45年,于1997年至1999年在德国乌尔姆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及美国休斯顿德州大学医疗中心深造,多次赴美及欧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及服务理念。

图片

  在学术上,善于总结,在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及脊柱关节微创外科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与国内外知名教授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临床、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骨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及知名度,调入花都区人民医院十八年,不仅自己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而且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正派、医德高尚的医护队伍,深受上级领导、同行及广大患者的信任及赞扬。

  8月18日花都“中国医师节”主题分享会上,尚平主任讲述了45年的从医经历。


图片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同道们,下午好!

  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大家齐聚一堂交流从医心得及感悟,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

  把我的一生献给人类;

  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

  我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

  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一个合格的医生标准是什么?


  我个人体会:

  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

  必须热爱自己的病人;

  必须热爱自己的专业。

  我的行医之路就是从这三个热爱开始的。我是1978年毕业的,从医45年。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在老一辈医学专家的精心教育与指导下,我从一个住院医生成长为一名主任医生。

  1978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一切都在百废待兴之中,尤其是文化教育卫生战线,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农村缺医少药,就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医院及病床数都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的。我就是在这个时期毕业的,尤其是在实习期间能和带教老师一起参加手术,动手机会很多,正是这一年的实习,让我深深的爱上外科专业。所以,立志毕业后要当一名外科医生。

  由于实习中的突出表现,尤其是病历书写的文字功底及动手能力在毕业分配时有幸分到了我所在城市的中心医院,而且如我所愿当上了一名外科医生。

  我毕业的那个年代,我所在的医院管理非常严格,规定新入职的年轻医生三年内不能谈论个人问题,必须打好临床工作的基础。每到周六下午,院长会坐在住院部门口的传达室内了解观察,哪些医生去图书馆,哪些医生外出看电影,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因为我们都住在医院集体宿舍里。

  当我第一次以主刀的身份为病人切除发炎的阑尾,是在一个冬天的凌晨两点,医务科长到集体宿舍敲门,通知我马上到手术室安排了一台急诊手术,分管外科的院长要考核我从洗手、消毒,到手术操作的全过程。由于平时的刻苦学习和训练,我没有辜负医院对我的期望,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了实战考核。于是,我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热爱自己的专业。我是同一批分配到外科的5个同学中最早被批准带教实习医生做阑尾手术的,在普外打了三年基础后,被分配到骨科,从此我成为了一名女骨科医生,一直到现在整整42年。

  1988年我已经是主治医师了,医院选送我到北京301骨科进修学习一年,在这一年中我有幸得到了骨科泰斗卢世壁、朱盛修、马承宣等教授的亲自培养与指点,为我后来开展的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先天性髋脱位等手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片

  1998年在我从医20年之际,通过层层考试选拔,我又有幸选派到德国乌尔姆大学哥平根医院和美国休斯敦德州医疗中心学习,在我的德国导师和美国导师的指导下,两年内我参加了六百多台手术,掌握了关节、脊柱、关节镜微创手术等技术,尤其是我的德国老师乌尔里系教授,不仅是著名的骨科专家,还是医院的业务院长,他当时给我配了一部手机,只要有手术就呼叫我,创造条件让我多参加手术。我刻苦学习,擅于沟通,尊师爱友的精神感动了他们,不仅无私的传授我手术技术,在我回国时哥平根医院还送了一整套价值一百多万元的关节镜设备及手术器械让我带回国开展工作,这在留学人员中是罕见的。我的努力得到了医院及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8年是我从医30年,也是调到人民医院工作的第四年,这一年,医院三号楼正式启用。在院领导的重视和规划下,在全院各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在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骨科从原来的一个科发展到三个科,开启了骨科发展的新里程。

图片

    今年是我从医45年,弹指一挥间,我已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看到年轻医生的成长,医院的发展我感到无比欣慰。

  一个医生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上级医生的指导和帮助,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合作,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学习,更离不开病人的信任和包容。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一路走来,我的骨科前辈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他们不仅教会了我医学知识及技术,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我经常以老前辈为榜样,反思自己工作中哪些做得符合要求,哪些做的还不够,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深入思考,我会写自己的工作日记。正是我的老师,前辈们教会了我严谨的治学态度、缜密的临床思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待病人如亲人的大爱精神,才有今天的我仍然和大家一起工作在医疗第一线为病患服务。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是美国著名的结核病学专家特鲁多教授用自己的一生在与结核病人共生和与结核病毒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医学本质与真谛。特鲁多虽然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这句话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和该做什么,他告诉人们:医学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和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和安慰。在某些疾病不能治愈的情况下,让患者活得有尊严,减少痛苦。

 你或许不能保证治好每一位病人,但却可以做到好好的治疗每个病人;你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嘱咐,胜过你用过很多药的作用,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赢得病人的尊重。

  在今天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的讲台上,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承诺:在做好我自己的同时,在我有限的时间里,会像我的老师和前辈们培养、帮助我一样,去培养、帮忙我们的年轻医生,把老一辈专家的优秀医德及精湛的医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会继续和大家一起共同为创建廉洁行医的良好环境,推动医院高质量的发展,为迎接三甲复审作出我们的努力。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图片


与时间赛跑

与生命赛跑

医者仁心

让“生命至上”彰显光辉

节日快乐,中国医师!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