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新闻

我区举行“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百姓宣讲报告会 讲好花都故事

发布日期:2022-01-04 15:15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561686.jpg

  今日花都讯 “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透过这些老物件看到花县人民敢为人先、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花都人,我们不仅要传承好,还应该在新的时代赋予它新的内涵”。

  “这次报告会有很多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感觉就在身边,特别真实,催人奋进。我们既是城市发展的亲历者、建设者,也是守护者、受益者,作为基层党员,我们都应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

  这是12月28日花都区“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百姓宣讲报告会现场,观众们的切身感受。

  百姓唱主角 激发参与热情

  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故事、时代故事的最好讲述者、传扬者。当每一个小小的我启航梦想,奋斗当下,终将铸就一座城市的新奇迹。在基层宣讲活动中,花都区把话筒交给群众,把受众变为宣讲主体,充分调动群众宣讲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

  本次宣讲报告会的9名宣讲员都来自花都区“百姓宣讲团”,这支宣讲队伍中既有教师、企业员工、退休党员干部,也有基层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等,在百姓宣讲员的故事中,个人的奋斗历程与花都发展变化的“大图景”相交相融。

  “从市挂牌督办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重难点村,到村党委书记姚标民带头捐款8000元,带领村民慷慨解囊捐款25万元,建成一号大师工作室,重新擦亮瑞岭村‘盆景之乡’的金字招牌,如今的瑞岭村成功举办了2届盆景艺术节、首届直播大赛……”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党委副书记刘桂秋讲述了自己在村委工作以来见证的瑞岭村的蜕变,也让在场观众深刻感受到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牛鼻子”牵引作用。

  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是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

  来自花都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冯理聪,讲述了自己工作的所见所闻:昔日的梯面镇依靠采泥、采石业发展经济,生态环境的破坏让红山村民认识到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错误发展道路,终究会自食苦果。看到红山村从满目疮痍,到“全国生态示范村”的强烈对比,让在场观众对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体会。

  新华街党工委委员陈念毛讲述发生在封控区的故事,“谢谢政府的关心,让我们在隔离期间感受到暖暖的爱。”这是今年冬至新华街某封控区发自肺腑的感谢。广东有着“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在节日的气氛下,新华街党工委联合新华街清华姐姐志愿服务队、新华街商会党支部及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将2万余个手工水饺,送到封控区居民群众家门口,传递着“隔离病毒不隔爱”的关怀和温暖。

  宣讲入脑入心 理论通俗易懂

  整场宣讲活动采取故事、朗诵融合的宣讲+文艺的形式,分《绿色宜居美丽花都》《革命印记红色花都》《奋斗逐梦幸福花都》三个篇章,浓缩了花都区“留白增绿”“拆围建绿”“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的典型做法、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留住城市记忆的生动实践、医护人员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基层党员坚守疫情封控区等一系列精彩故事,以“小切口、大主题、好故事”的组合模式,将新思想在群众间传递。宣讲前,参会人员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等重要讲话精神,把深奥严肃的理论融入身边的故事之中,进行深入浅出生动的阐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了使党的理论传播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花都区在百姓宣讲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着力用小环境说明大形势,用身边事说明大政策,阐释好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等大主题。

  凝聚宣讲力量 掀起宣传热潮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群众在哪里就宣讲到哪里。

  为了推动宣讲多层次、全覆盖、多样化,花都区持续打造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学校教师讲思政、基层百姓讲故事的大宣讲格局,推动各级党组织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劳模宣讲团等宣讲队伍50余支。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主题组织宣讲1770多场,线上线下覆盖20.5万人次。

  为了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少年的心田,引导学生们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接力红色薪火,花都区深入推进党史进校园,遴选红色教育基地20个、优秀指导老师100名、红色学生宣讲员1000名,组织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活动、红色教育“双争”活动、“羊城青春红”等系列活动,各中小学校开展讲党史、讲红色故事122场,引导全区14万师生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李朝晖 江绍成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