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区交通运输局用生态“底色”描绘交通发展之路
花都最美“曲线车道”
区交通运输局切实把整改工作提升到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科学化现代化的高度,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到交通运输各项工作之中,不断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该局全体干部职工坚持把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并融入交通运输日常工作。2021年12月13日,该局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将涉及该局的33项工作任务细化形成整改工作清单,挂图作战,逐项对账销号,确保各项整改任务精细精准有序推进,持续推动整改工作走深走实,确保整改达标达效。
落实“一路一档”建档立册
打下“智慧交通”坚实基础
区交通运输局全面梳理在建项目台账,完成三东大道隧道、莲山路、公益路等34个项目新建绿化台账,并按照最新政策要求,完成新花大道、炭步大桥重建等工程树木保护专章编制工作,优化平石路、曙光路等绿化设计方案,减少树木迁移数量。针对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区协调交通重点项目办通过召开44次不同形式的协调会议,统筹解决关于广汕客专项目房屋震裂、花城街站交通疏解方案、惠州至肇庆高速公路线位方案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该局所属道路管养单位落实“一路一档”建档立册,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目前,全区6条普通国省道干线全线路段信息复核、标线、排水系统、人行道、绿化、交安设施、横截面的外业普查工作已完成,按线路录入基础信息建档立册,并对道路现状视频进行了采集。根据外业普查成果,更新道路养护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同时完成了绘制国省道平面位置图、横断面图和历年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通过健全“一路一档”信息台账,全面摸清准确把握道路各项基础信息,为日常养护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推动道路管养科学化、智慧化,提升道路养护精细化水平,为我区道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及“智慧交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快速道为古树“让路”
细叶榕延续百年活力
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花山立交-花东立交)项目位于花东镇,是我区东西向的交通要道,为广州白云机场周边道路管网配套工程,对完善空港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道路管网及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18年,承建单位发现在花东立交主线桥右幅桥石角路位置有一棵10余米高的细叶榕位于桥下辅道行车位置,树干部分侵入花东立交主线桥桥面约6.9米,已影响道路及桥梁的使用功能。据当年核查,该细叶榕树龄有108年,如今已有112年。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树正好处于主线桥边辅道施工位置,如果要顺利施工并且不影响工程规划,那就需要迁移该细叶榕。但这明显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并不希望这样做。”
发现问题后,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协调研究,希望能保护古树。花都区林业、交通部门会同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先后8次到现场实地调研,为做好古树保护工作,结合古树生长现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对古树作原地保护,编制保护性修剪方案,调整道路设计方案,将辅道做弯曲处理,“让路”百年古树。
“区交通部门会同林业、市政等相关部门,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编制了为古树让路和古树修剪保护方案,并且邀请有关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同时向园林部门申请了修剪的施工许可。各方面完善手续以后,我们才进行修剪施工。像这种百年古树必须原地保护不迁移,更加不能砍伐。后续我们会加强对这棵古树的保护和管养,让它能够继续顺利生长。”
规划上一处看似微小的改动,背后体现出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人文理念。将行车辅道由原来的直线向东改为一条弧线,而正是这个小小的弯曲,原地保护了一棵百年古树。有市民将“曲线车道”的图片发在朋友圈后被广泛转发,市民纷纷点赞这是花都区最美的“曲线车道”。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古树能保护起来,不增加多少造价,也不影响道路使用功能,我觉得这个应该要推广。”
声音
花都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闫卫星
立足生态文明
发展绿色交通
交通路网是城市发展的主动脉,也是关系老百姓便捷出行的民生工程,更是做优城市发展空间的强力引擎。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聚力交通路网建设,着重解决交通出行中的民生短板,打通“断头路”、平整坑洼路,加速区域交通路网互联互通,以建设大交通服务大民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舒畅的交通助力,真正让老百姓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我们就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科学绿化,加强前期摸查,对涉及既有树木砍伐、迁移的项目,开展专家论证和征求工作意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实施交通建设项目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原则: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科学、妥善、合理开展项目建设,避免通过简单拉直、拓宽等方式随意改变历史文化格局和风貌,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坚持原地保护优先。涉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对象和既有树木的项目,遵循应保尽保、保护优先的原则和设计理念。对保护对象,线位选择尽量避让或采取保护措施,对确实难以避让的,尽量提高树木的原地保护率、移植(回迁)利用率,按照有关程序报审报批。科学选择道路绿化树种。按照相关绿化技术指引落实道路绿化设计,以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吸尘降噪、生态景观功能好、安全易养护的树种。切实落实文物保护要求。工程选址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的文物,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今后新建或扩建道路、桥梁等重大线性工程项目在建设前报文物部门组织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谢继文
罗莎莎陈琳
通讯员林佳马勉滨
秀全街 提升人居环境 振兴美丽乡村
秀全街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压实主体责任,举一反三,积极开展自查自纠,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在全街开展全方位、高质量、精细化的整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增进民生福祉,办好惠民实事,加强文物管理,推动活化传承,践行绿色发展,优化人居环境,赋能乡村振兴。
文物名木保护利用有成效
洪秀全故居位于秀全街大㘵村官禄㘵,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洪秀全故居景区是国家3A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景区包括故居、书房阁、洪氏宗祠三座主体文物建筑,洪秀全青少年时期手植的龙眼树、书房阁出土的石狮子、洪秀全高祖画像、洪仁玕故居遗址和民房墙基等文物和遗址。如今的洪秀全故居有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和美好的田园风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近年来,在省、市、区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区博物馆全面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宣传展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加强宣传,区博物馆开展洪秀全故居环境保护与展示扩展工程,建成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常设《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展示的文献、文物资料约650件,是目前国内外涉及洪秀全、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展品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展览。为使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花都区博物馆邀请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保护规划》。目前《洪秀全故居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洪秀全故居保护规划公布后是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是各级人民政府指导、管理其保护工作的基本手段。
洪秀全故居景区范围内树木较多,是故居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名木1株,为洪秀全手植龙眼树。古树3株,为心叶榕、人面子、樟树各1株。伴随着故居度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我区不遗余力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采取了白蚁防治、病虫害防治、土壤培肥及改良、施肥复壮、树体输液等养护复壮措施,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古树复壮效果,提高古树整体长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员群众齐护绿
全面落实林长制。秀全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召开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长两员”网格化管护架构,确保秀全街全域“山有人管、绿有人护、责有人担”。严格落实巡林护林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巡山护林,利用护林防火“云巡护”系统,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设置林长公示牌,发挥社会义务监督员、爱林护绿志愿者作用,畅通监督反映渠道,切实形成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强大合力,不断把秀全街生态建设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秀全街以植树节、“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广泛动员村社干部、市民群众、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植树活动。街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植树活动,共种植160株黄花风铃木。党员志愿者、红棉老兵和秀全大妈联合开展“植树护林、美丽家园”活动,共种植黄花风铃木26株,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乡村绿化工程,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营造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岐山村旧村换新颜
近年来,秀全街岐山村建公园、修村道、搞绿化,进一步完善村社各项基础设施,焕发出更加靓丽的容颜。
特色“小菜园”提升人居生活。从关心群众生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等高度着眼,将“小菜园”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真正把生机盎然的“小菜园”打造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与和悦小学合作,在岐山村建立了近3亩的学生种植基地。经过学生、家长、教师几个月的共同努力,种植基地种植了各种蔬菜、瓜果和花卉。学校课外种植实践基地不仅成为“双减”背景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基地,还成为周末家庭“亲子劳动”的乐园和校园外“网红打卡地”。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意志得到锻炼,品格得到提升。
“小禾的家”启迪少年智慧。协调中国民主建国会花都区基层委员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秀全街社工服务站)、岐山村等单位,岐山旧书塾嘉乐书舍装修改造为服务来穗及本村儿童的“小禾的家”。设置儿童绘本阅读区、手工体验区、电影观赏区,幼龄儿童玩耍区、儿童正面管教区等5个功能分区,为村民和来穗人员开展儿童阅读、亲子陪伴提供公共空间。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以邻为师、互助学习”为追求,为儿童、家长、居民团体搭建社区教育平台,将文物历史元素融入到社会志愿服务中,发挥文物的公共服务功能。
该街还着力对朱岐西支渠右岸、朱岐东支渠进行优化设计,完善4.3km碧道建设,重点打造0.8公里,主要包括生态建设、景观与特色建设、游憩系统建设三部分内容。朱岐西支渠铺设了笔直平坦的绿道,新增设了河道护栏,铺设了大理石和草坪。不少市民来这里跑步、骑车、散步,这里也成为了周边市民群众悠闲健身的打卡点。
声音
秀全街党工委副书记李顺昌
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出新出彩
秀全街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汲取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教训,践行“绿色发展”导向,赋能乡村生态振兴,坚持全面统筹推进一批村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通过打造朱村特色精品村、岐山村乡村振兴示范点,连点成线、提升示范效应,建成1条覆盖3个以上村、2000户以上农房、10公里以上文化旅游及传承新乡村示范带。有效整合平步大道和红棉大道沿线产业、景观及乡土文化的建设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营造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推动整改工作出成效。
下一步,秀全街将继续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持续优化长效机制,以坚决的整改态度、决心和力度,坚持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统领,以转型升级、扩容提质为主线,以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新城区为目标,把教训变财富,压力变动力,体现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落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出新出彩,推动秀全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