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4-12-19 17:26    文章来源:区发改局     【 字体:   】  访问量: -

  201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年初开局的不利,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总体经济呈现稳步向上的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0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产业结构:

  

  2013年花都区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增加值29.83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532.5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339.78亿元,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3:59.0:37.7,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4和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0.5%、46.0%和53.5%,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1、5.2和6.0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两年超过二产。

  

  就业:2013年,全区从业人员71.03万人,比上年增长1.6%,增加1.12万人。从业人数排前的经济注册类型依次是:私营企业、集体单位、个体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从业人员分别为17.42万人、12.65万人、12.31万人和9.8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4.5%、17.8%、17.3%和13.9%。按行业分,居前三位的是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的从业人数,分别有33.69万人、11.48万人和9.84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47.4%、16.2%和13.9%。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量仍居三次产业之首,但比重较去年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最快,增幅分别高于一产和二产4.1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比重较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社会从业人员结构

  

   

  单位

  2013

  2012

  增长(%,百分点

  从业人员合计

  

  710253

  699089

  1.6

  第一产业

  

  114779

  112784

  1.8

  第二产业

  

  355476

  359576

  -1.1

  第三产业

  

  239998

  226729

  5.9

  构成

  %

  100

  100

  

  第一产业

  %

  16.2

  16.4

  -0.2

  第二产业

  %

  50.0

  50.7

  -0.7

  第三产业

  %

  33.8

  32.9

  0.9

 

  2013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3442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154人,就业人数9762人,再就业率为80.3%,较去年提高9.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农业

  

  2013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

  

  值5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种植业产值26.02亿元,增长1.0%;林业产值0.29亿元,增长1.4%;畜牧业产值15.57亿元,增长5.2%;渔业产值7.09亿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5亿元,增长3.7%。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59万亩,比上年下降0.2%;水果种植面积5.41万亩,下降6.2%。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1万亩,下降0.03%;蔬菜种植面积20.28万亩,增长1.2%;花卉种植面积2.52万亩,下降4.2%。

  

  主要农产品产量

   

    

   

  2013

  增速(%

  粮食

  

  73157

  -3.2

  水果

  

  19032

  -11.1

  蔬菜

  

  335487

  1.1

  花生

  

  3404

  -1.1

  鲜切花

  万枝

  32611

  9.1

  盆栽观赏植物

  万盆

  2280

  10.1

  猪肉

  

  27670

  5.1

  牛羊肉

  

  36

  2.9

  家禽肉

  

  36275

  -6.4

  奶类

  

  10304

  5.7

  禽蛋

  

  2884

  -8.3

  水产品

  

  65836

  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3年,工业生产低开高走。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工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45.7%,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742.54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5.6:84.4,轻工业占比较上年扩大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对产值拉动作用较大,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90.3亿元,同比增长11.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9.8%。

  

  按行业分,规模以上企业中,工业总产值排前五位的依次是:(一)汽车制造业产值1257.3亿元,增长13.4%,其中汽车整车产值966.45亿元,增长16.6%,汽车零部件产值289.77亿元,增长3.8%;(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全年产值55.65亿元,增长19.8%;(三)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54.25亿元,增长36.8%;(四)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42.49亿元,增长2.4%;(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46亿元,增长13.9%。这五大行业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52.15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8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 位

  2013

  增速(%

  服装

  万件

  3590

  -13.9

  汽车

  

  946306

  24.9

  橡胶轮胎外胎

  万个

  116

  -23.8

  汽车仪器仪表

  万台

  462

  33.6

  摩托车

  

  516044

  -9.8

 

  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较去年有所好转。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0.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92.47亿元,增长20.7%。全区5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50家,亏损面达到9.7%,比上年缩小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82.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降幅较去年收窄31.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

  

  建筑业:2013年,全区资质以上企业2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45亿元,比上年下降5.4%。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52.73亿元,同比下降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建设改造投资103.06亿元,增长14.4%;房地产开发投资127.6亿元,增长22.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同比增长10.3%。

  

  从投资主体的登记注册分,四大投资主体的投资额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全年国有单位投资25.63亿元,同比增长99.9%;港澳台投资53.48亿元,增长97.8%;民间投资88.74亿元,增长18.9%;外商投资46.56亿元,增长12.0%。

  

  从投资行业分,第三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全年完成投资额171.41亿元,增长24.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去年的71.0%提高至74.3%;第二产业投资略有增长,完成投资额59.24亿元,增长6.5%,增幅较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

  

  2013年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项目数23个,比上年增加12个,累计完成投资额56.10亿元。全区基础设施投资28.58亿元,同比增长68.8%。

  

  房地产开发方面,全区房屋施工面积1129.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其中住宅803.94万平方米,增长3.0%。房屋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236.43万平方米,下降4.2%。房屋竣工面积265.24万平方米,增长46.7%,其中住宅186.15万平方米,增长47.0%。全年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191.9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70.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和3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为174.39万平方米和155.50亿元,同比上升14.5%和32.3%。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08.5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6.1%,其中住宅空置45.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9%。

  

  五、国内贸易

  

  201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82亿元,同比增长14.0 %。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51.01亿元,增长14.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6.81亿元,增长13.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82.59亿元,增长14.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5.23亿元,增长11.1%。全年商品销售总额849.89亿元,增长57.7%,其中批发业销售额514.64亿元,零售业销售额335.25亿元,两者之比为1.54:1,批发业的销售额首超零售业。

  

  全年住宿和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74.90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4.0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1.79亿元,增长7.9%,增幅较去年回落5.9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全区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出口总额34.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外资企业出口14.57亿美元,同比下降0.7%;内资企业出口20.21亿美元,同比增长20.1%。进口到货23.97亿美元,下降22.2%。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8.74亿美元,同比下降5.7%。

  

  从出口地区看,欧盟和美国依然是我区商品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是6.61亿美元和6.13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19.0%和17.6%。市场份额达10%及以上的还有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日本和东盟,所占份额依次是11.2%、10.2%和10.0%。出口额增幅最大的国家(地区)为韩国和俄罗斯联邦,同比增幅分别为93.8%和46.6%。

  

  从出口商品类别看,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附件、皮革皮具制品和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一直是我区的主要出口商品。这三大类出口商品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61.9%,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出口额分别为9.36亿美元、8.85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0%、30.5%和下降5.7%。占出口份额最大,全年出口额9.36亿美元,同比增长5.0%,其次是皮革皮具制品类和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类,出口额分别是8.85亿美元和3.33亿美元,皮革皮具制品类出口额同比增长30.5%,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类出口额同比下降5.7%。出口额上涨最快的是动植物油、脂、蜡和及食用油脂类制品,增长2.45倍。全区珠宝首饰类出口100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0%。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数量21项,比上年减少17项,下降44.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亿美元,增长99.4%;合同外资金额2.47亿美元,增长24.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063.1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95.79公里,二级公路95.18公里;国道27.78公里,省道135.24公里,县道116.28公里。年末营运车辆9255台,比上年下降8.3%,其中营运货车8009台,同比下降9.5%,营运客车1246台,增长0.2%。全年货运周转量15.37亿吨公里,增长10.1%;客运周转量21.96亿人公里,下降3.7%。

  

  全区年末汽车保有量160764辆,同比增长5.7%,其中载客汽车129997辆,载货汽车29898辆,分别增长3.1%和18.7%。

  

  邮电:2013年,全区邮政共发送函件160万件、包裹8.04万件、特快专递12.03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4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4.53万户,同比分别下降6.9%和10.1%;国际互联网年末用户数19.84万户,增长9.9%。

  

  旅游:2013年,花都区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油菜花节、绿色梯面自由行自行车骑游活动和花都区文化旅游节暨美食节等重大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园玄道观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山村和塱头村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其中塱头村还被收录进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成为花都第一条例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花都湖公园和飞鹅岭公园建成开放。全年旅游总收入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820.57万人次,增长13.3%。其中:过夜旅游者327.37万人次,增长3.8%,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39.1%;不过夜(一日游)游客493.2万人次,增长20.6%,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 60.1%。区内26家星级酒店接待过夜旅游者47.8万人次, 同比下降19.8%,平均开房率为45.4%。旅行社(含驻花都门市部)组团接待游客总人数为28.4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26.3%。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7.4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2%。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43亿元,增长17.7%。其中,增值税19.04亿元,上升35.8%;营业税11.01亿元,下降0.3%;企业所得税6.89亿元,下降3.7%;房产税2.98亿元,增长8.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96亿元,同比增长7.3%,连续两年个位数增长。在二十个支出项目中,占比居前五位的项目依次是教育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全年累计支出分别是16.23亿元、9.74亿元、7.39亿元、5.78亿元和5.28亿元,五大项目支出之和占全区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6.9%;增幅居前五位的项目依次是其他支出、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

  

  税收:2013年,全区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198.27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国税收入130.41亿元,增长19.0%;地税收入67.86亿元,增长14.5%。

  

  金融: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8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2.77亿元,增长14.7%。本外币贷款余额678.45亿元,增长14.9%。贷款余额中,企业贷款余额385.64亿元,增长11.9%,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7.69亿元,占企业贷款额38.3%,同比增长11.9%;个人贷款余额292.01亿元,增长19.0%,其中住房贷款余额183.46亿元,占个人贷款额的62.8%,增长12.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大,资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2所,安排奖补资金969万元;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100%,全区9所公办高中学校全部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并荣获优秀等级,引进广雅中学来我区合作办校,雅居乐中学、黄冈中学广州学校(二期)等4所学校投入使用,秀全中学新校区建设顺利推进;现代教育装备信息化加快,建成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2所、广州市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2所;建成计算机室207间,学生计算机11712台,教师计算机6987台;语音室50间;建成多媒体电教平台2638套、校园网88个。全区4903名应届高三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比去年增加101人,本科以上上线率43.4%,专A以上上线率71.1%。

  

  2013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05所,在园幼儿3.21万人。小学87所,在校学生10.94万人。普通中学73所,在校学生5.61万人,其中初中3.99万人,高中1.6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8%。

  

  科学技术:2013年,花都区第五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并获认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成为广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全年组织区内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165项,获立项及入围项目48项,新增4个市级、9个区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大学“物联网芯片和系统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落户花都,成为花都首家国家级科研平台;中国音响之都科技产业基地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认定;新成立3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区内孵化基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80余家。

  

  至2013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3家。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3263件和2467件,同比增长23.3%和71.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09件,占专利申请量12.5%。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完成花都湖“世界国花雕塑园”工程16件雕塑作品,完成培英社区等14个文化型特色社区试点创建工作,区艺术展览馆装修改造完工,洪秀全故居纪念馆陈列布展、区博物馆立项工作和广州民俗博物馆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另一方面,重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花都盘古王诞祈福、第三届花都区文化欢乐节暨时尚嘉年华和南粤幸福周系列活动,开通了花都文化网站。在全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花都合唱团荣获“群星奖”,舞蹈《螺丝钉》荣获“舞蹈节目优秀创作奖”。2013年,花都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并荣获首批“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先进区”称号。

  

  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50万册,区图书馆读者阅览图书人数为70万人次,图书借阅册数为47万册。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举办各类美术书画作品展览5次、各专业门类培训班38期/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60场次,启动花都流动图书馆,群众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卫生: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所,农村卫生站196所。拥有病床3698张。卫生技术人员7037人,其中执业医师2122人,执业助理医师390人,注册护士3289人。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人数达44.97万人,参合率达99.6%。

  

  体育:2013年,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区共举办体育竞赛活动24项(次),参加广州市以上全民健身竞赛活动5项(次),经常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达约45万人次,区属体育场馆平均每天到场馆活动的人数约3500人次。民生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全年共投入700多万元完成建造了门球场1个、健身路径30条、新建和升级改造篮球场30片、幸福社区2个和农民健身工程2个、全民健身广场3个。竞技体育方面,全年共输送运动员30人(含集训)。各级大赛中花都区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国际大赛获金牌1枚、银牌3枚;全国赛获金牌8枚(包括全运会),银牌4枚、铜牌3枚;省级赛获金牌22枚、银牌11枚、铜牌13枚。

  

  十一、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

  

  公用事业: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综合治理方面,开工建设新街河截污7项工程、新华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和狮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建或改造生活垃圾压缩站5座、中转站327座、收集点138个,各类收运车辆达2334辆,1300个自然村100%实现标准化密闭化垃圾清运。市容环境卫生常抓不懈,全年清洗路面65000公里,清理内街卫生死角300多宗,清理乱张贴3万多张,更换排污管约23500米。

  

  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50万立方米,全年采水8580.24万立方米,售水10322.48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4493.31万立方米,生产运营用水2237.55万立方米。

  

  全年售电量65.05亿千瓦时,增长6.1%。其中,工业用电48.29亿千瓦时,增长6.7%;商业用电6.04亿千瓦时,增长5.8%;农业用电0.82亿千瓦时,增长1.1%;住宅用电9.88亿千瓦时,增长4.2%。

  

  环境保护:全力防治大气污染,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全年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358家,完成率100%,其中关停、搬迁企业共57家;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遥测108237辆,抽检576辆;完成涉及我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13个标志点位建设工作,对秀全水库、三坑水库、福源水库开展专题调研,高标准完成花都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功创建省、市和区级绿色社区63个、市级生态村6条、国家级生态镇1个,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LED体现馆成为首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2天,空气优良率达到99.2%。城区大气环境各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均未有超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二级标准。水体环境质量较上年有改善,全河段水质的年平均污染指数为0.44,与上年相比下降0.04。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均达到国家二级较好水平,功能区噪声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5%,重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

  

  社会治安:2013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24656宗,其中“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为2527宗和7073宗,区法院各类案件收案量1.61万件,审结1.58万件,结案率90.53%,其中受理刑事案件1629件,审结1615件,结案率99.02%。

  

  安全生产:2013年,全区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04起,死亡人数118人,受伤人数164人,直接损失1819.09万元,与2012年相比,事故宗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2.5%、18.8%,死亡人数和直接损失分别上升3.51%、10倍。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5人,受伤8人;火灾事故9起,无人员死亡或受伤;道路交通事故191起,死亡113人,受伤156人。亿元GDP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3人,比上年下降7.1%;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84人,下降2.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7.03人,下降4.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福利

  

  人口:2013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8.73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非农业人口22.22万人,农业人口46.25万人,未落常住户口2593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9;家庭户均人数2.98人。全年出生人口9947人,死亡人口3111人,人口出生率14.64‰,死亡率4.58‰,自然增长率10.06‰。

  

  2013年花都区人口及其构成

 

   

  2013年末数(人)

  增长(%

  比重(%

  全区户籍总人口

  687314

  1.5

  100

  其中:非农业人口

  222214

  2.3

  32.3

      农业人口

  462507

  1.0

  67.3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

  2593

  25.8

  0.4

  其中:男性

  348522

  1.6

  50.7

      女性

  338792

  1.4

  49.3

  其中:017

  129212

  1.7

  18.8

      1859

  459983

  0.7

  66.9

      60岁及以上

  98119

  5.3

  14.3

     其中:65岁及以上

  63531

  5.6

  9.2

 

  人民生活:2013年,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5446元,增长13.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422元,增长10.3%;家庭人均总支出31130元, 增长10.4%;人均消费支出23053元,增长8.8%,其中食品支出9084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360元,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12068元,增长13.8%;家庭经营收入4395元,增长1.7%。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9.4%,农村居民为46.6%,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全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5万人、19.4万人、20.8万人、16.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54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9.54万人。

 

  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013人,其中城镇918人,农村8095人。全区公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家,床位909张,年末收养人数644人。社会福利企业3家,安置残疾职工136人。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户籍人口数由公安部门提供,出生、死亡指标由区计生部门提供。

  

  2009—2013年花都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花都区生产总值

亿元

542.28

666.01

763.19

800.60

902.14

第一产业

亿元

23.58

25.39

27.86

28.19

29.83

第二产业

亿元

353.48

433.63

495.46

495.83

532.53

其中:工业

亿元

338.00

412.10

478.00

478.60

514.67

第三产业

亿元

165.22

206.98

239.87

276.58

339.78

人均生产总值

63990

73071

80569

84052

93914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328.61

1586.92

1811.52

1678.80

1917.45

农业总产值

亿元

40.75

43.76

48.51

49.48

52.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81.67

225.54

266.16

300.34

337.82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16.10

22.68

27.29

31.51

34.77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亿美元

2.95

3.10

3.32

1.90

3.78

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115.59

169.87

176.28

194.42

230.6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37.77

49.16

59.39

57.51

66.43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亿元

43.44

50.83

58.07

61.46

65.96

税收收入

亿元

122.32

168.43

180.03

165.10

198.2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194

25734

28887

32112

354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0076

11535

13530

15421

17360

  注:1、201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均生产总值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调整的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

  

  撰稿:江健珊、陈妹

 

  审核:梁 红

 

附件:2013年广州市十二区(县级市)主要经济指标交换资料

  

  

  

  

  

  

  

  

  

  

  

  

  

  

  

  

  

  

  

  

相关附件:
分享到: